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21861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把“少教多学”落到实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把“少教多学”落到实处西安市雁塔区航天二一0小学吕海花内容摘要:“少教多学”的理念已经逐步深入到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理念内涵,支持教学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力争改进提升,只有切实把握“少教多学”理念和教育和教学意义,掌握具体的实践方法和策略,才能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落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实现科学教育。关键词:少教多学理念实践创新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审慎地思考教育和教学应该走向何处。科学的教育理念日益多元化,虽然切入的角度不同,或者采取的方法不同,但是都有一个相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科学教育,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一、做“少教多
2、学”的知情者。现在许多教师对于“少教多学”仍然觉得新鲜,甚至陌生,其实这一理念早已有之。早在先秦时期,《论语-述而》中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的是要等对方实在无法想明白的时候再去开导他,只有在对方心里明白但不知如何表达时再去开导他。简单的说就是在对方努力后再给予帮助。直接的帮助反而会使对方产生不爱思考的坏习惯。此外,《学记》中也说道:“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点。”——高明的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引导: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
3、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这都是“少教多学”理念的相关论述。而最早直接用“少教多学”来表述教育理念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所提出的:“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徒劳,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脚步。”可见,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对于“少教多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早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少教多学”的教育思想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可教之才,有为之才,在“少教多学”的课堂上,教学的重担是激活学生,是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品质都得到提高,每个学生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已经
4、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现代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是为了帮助学生的学,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更好地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动眼去看,动口去讲,动脑去想,动笔去写,动手去做。“少教多学”并不是以简单的时间控制从量上体现的,而是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主张有针对性地教、发展性地教、创造性地教,主张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很多时候,可以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因为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课堂,他的注意力会大大集中,对问题的研究会更加深入,尤其是对学生的思辨、思维深度、思维方法都有极大的帮助。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学情有
5、清晰的了解,对于学习内容的重难点有准确的把握,以便在学生不会的时候、学得不够的时候予以恰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金字塔,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做“少教多学”的同行者。“少教多学”的理念可以说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但是,仍有许多困惑让师生甚至家长茫然,感到无所适从,教师担心学生是否可以通过自学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是否真正开展扎实到位并富有实效,把权利还给学生是否能够按时按质完成相应的学期目标,是否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过多的试验性教育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等等。因此,会有很多的教师不愿意参与这场“革命性的
6、试验”,有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在这样的教育影响下难以“出人头地,一举夺魁”,甚至有许多没有切实参与“少教多学”学习模式的学生也对此漠不关心。这许多因素综合起来,在很多方面影响了“少教多学”的理念推广和教学实践。其实,要想克服这些所谓的困难和忧虑,最主要的力量还是来自于我们教师。只要我们对“少教多学”的理念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切实贯彻和实践“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用我们的扎实推进增强师生和家长的信心,“用事实说话”,让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把“忧虑”变成优势,让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成为最有力的说明,那么,我们就会获得更多的支持,我们的“少教多学”才可以真正落到实处。不可否认,我们还有许多老师畏惧
7、甚至是排斥这场所谓的“新变革”,总觉得改变就意味着辛苦,就要开始新一轮的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提升,这又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其实,这是一种职业追求的缺失,这是一种科研精神的缺失,这更是一种职业敬畏的缺失。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我们需要有责任感的人,懂得团结协作的,懂得自主创新的人,而这些目标与“少教多学”的理念是如此的契合,我们为什么要选择逃避和退缩呢?只有适应时代的潮流,走在教育发展的前列,我们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