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知识网络关系强度分布与知识流动小世界

非正式知识网络关系强度分布与知识流动小世界

ID:37407080

大小:1.80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3

非正式知识网络关系强度分布与知识流动小世界_第1页
非正式知识网络关系强度分布与知识流动小世界_第2页
非正式知识网络关系强度分布与知识流动小世界_第3页
非正式知识网络关系强度分布与知识流动小世界_第4页
非正式知识网络关系强度分布与知识流动小世界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正式知识网络关系强度分布与知识流动小世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9卷第4期中国管理科学Vol.19,No.42011年8月ChineseJournalofManagementScienceAug.,2011文章编号:1003-207(2011)04-0159-08非正式知识网络关系强度分布与知识流动小世界1,22张兵,王文平(1.江苏行政学院管理工程部,江苏南京210004;2.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摘要:针对非正式知识网络上的知识流动小世界现象,利用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方法,基于经典

2、WS小世界网络建立知识流动模型,研究了知识流动小世界现象的发生机理。结果表明,知识流动小世界现象的内在机理为网络宏观关系强度分布呈现指数衰减;网络知识流动效率对于网络宏观关系强度分布具有高度敏感性;网络平均关系强度均值的不同会影响网络关系强度分布的演化速度,但不影响其演化模式。关键词:非正式知识网络;关系强度;知识流动小世界;指数衰减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果,不但加深了人们对于社会关系/网络本身的认1引言识,而且向人们展现了社会网络与知识的天然联系;[2][3]知识社会中,知识是经

3、济增长的中心要素,知识最后,以小世界网络以及无标度网络为代表的创新是最基础的创新;加深对知识及知识流动/生产复杂网络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现实世界随机网络的特性的理解,是进一步认识知识创新的前提。知识假设,激发了多学科研究兴趣的同时也彰显了非正流动是知识生产的必要条件,非正式知识网络是知式知识网络的研究价值。[1]识流动最重要的载体。非正式关系是构成非正式知识网络的细胞,关非正式知识网络是以主体(个人、团队/部门、组系具有强度是非正式关系的本质特征。什么是非正织)间非正式关系为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流动

4、载式关系?笔者曾如下回答南航刘思峰教授的提问:体、以知识生产为目的的组织内或组织间网络。知从正式关系视角,一位教师和其所有学生之间具有识是构筑企业乃至区域/国家等不同层面主体核心同质的师生关系;然而,从非正式关系视角,其与每竞争力的最关键资源、构成主体核心竞争力主要部位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强度差异,具异质性。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现代管理理论奠基人切斯特巴纳分的隐性知识难以流动、非正式关系是隐性/复杂知德就指出,个体在组织中仍然是社会人,并依据人的识流动的主要载体,这一逻辑与社会科学中网络研社会属性

5、建立起各种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按照组究范式相结合,自然导致了非正式知识网络作为一[4]织的战略、目标建立的,往往是自发产生的;社会个新兴研究对象的涌现。作为一个新兴研究对象,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布劳则断言,如果没有研究非非正式知识网络是基于多学科研究成果的自然涌[5]正式关系,就不可能理解正式组织的性质;随后美现。具体而言,非正式知识网络具有三个主要的研国社会学家(Granovetter(1973)明确提炼出关系强究基石。首先,对知识特性以及知识动力学的相关度概念、认为关系强度是情感亲密、信任、互惠以

6、及研究,加深了人们的既有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交互频率的结合,并依此写就其经典文章弱关系的坚实的基础;其次,与社会关系/网络相关的诸多成[6]力量。Morrison等(2005)总结性指出,产业和收稿日期:2009-12-28;修订日期:2011-07-05创新研究领域的许多研究都显示,非正式关系是企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571013,70973017);业集群中经济主体间信息和知识传输的关键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BZZ030);教育部新[7]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7、(NCET)道。作者简介:张兵(1976-),男(汉族),江苏沭阳人,江苏行政学当前与非正式知识网络相关研究在两方面表现院管理工程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复杂网络与系统出局限性:从宏观层面,往往秉承纯粹的结构主义,仿真.在注重网络结构特征的同时忽略了关系强度的影160中国管理科学2011年[16]响;从微观层面,又往往秉承纯粹的连接主义,在注技术差距。此后,伴随着基于知识的企业观,知重关系强度的同时忽略了网络结构特征的影响。识流动及生产获得了广泛研究。就概

8、念而言,有学[17]Borgatti等(2003)指出,根据对关系及其功能看法者将知识流动看作知识在两主体间流动的过程,的不同,网络研究中存在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也有学者认为知识流动不但是知识在两主体间流动[18]和连接主义(connectionism),结构主义注重网络的过程,还应该包括主体对知识的吸收/生产过程,[8]结构特征而忽视关系内容,连接主义则相反。当此种将知识流动划分成不同阶段的模型被翁清雄等[19]前关于非正式知识网络的研究大多秉承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