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395682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3
《《屈原节选》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屈原(节选)》导学案【知识链接】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___________人,杰出的政治家和___________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屈原曾任左徒,辅
2、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他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___________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___________主义杰作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
3、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___________》《天问》,___________的《九辨》等。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之个,《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___________”字作衬字。这是
4、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离骚”的含义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1、走进新课: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
5、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饱经忧患的《离骚》作者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月4日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后人为了纪
6、念这们守节不移的伟人,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兴起了吃粽子、赛龙舟习俗。(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___________纪念对联)2、阅读新课。反复朗读课文,对照注解弄清句意。诵读注意以下几点:(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3)注意处理声音的高低、疾缓、强弱变化,体会其节奏、韵律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对特别难懂的句子,可参照注释,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诵读。3、课前思考(1)屈原的作品大多表达怎样的思
7、想情感?(2)《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点?(3)《离骚》常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我的问题:二、课内研讨1、自学反馈(1)注音(A级)(参见下文注解)(2)文言知识A、通假字俪规矩而改错:亻屯郁邑余佬傺兮:何方圈之能周兮:进不入以离尤兮:芳菲菲其弥章:B、一词多义余虽好修女夸以轨羁兮()虽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悔()C、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自前世而固然:D、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固前圣之所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E、特殊句式不吾知其亦已矣:长余佩之陆离:既替余
8、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3)翻译。A、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C、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D、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2、语言揣摩(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评析:(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评析:(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