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384900
大小:3.61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5-11
《2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说课课件][人教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四、教学过程教材的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分析一1231、教材的地位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明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和君权的加强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国力强盛,所以郑和能下西洋开展主动外交。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而此时的西方正经历着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兴起,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被动外交的局面即戚继光抗击倭寇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所以本课是一个转折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教材分析一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前期主动后期被动的外交概况。培养学生的
2、图文分析归纳的能力;对航海英雄郑和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知识与能力图文结合、历史纵向横向的对比,以及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郑和一行的开拓精神与戚继光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情感价值观2、教学目标教材分析一3、教材重难点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对外交往和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需重点掌握。而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1)重
3、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依据教材分析一3、教材重难点(2)难点:理解郑和下西洋涉及的空间概念和古今地名西洋?天方?古里?木骨都束?教材分析一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七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比较容易接受感性材料,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借助历史地图等感性材料来学习历史。同时适当增加素材,设计探究问题,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学情分析二教法1学法2教法学法三1、教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归纳综合法;(2)比较法(3)史料分析法,论从史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主动探究,合作
4、学习。2、学法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情境创设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亲身参与并感知历史,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阅读讨论、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教法学法三视频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中的节目“丝路”。设计理念联系实际和热点问题,形象直观的点明课文主题,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着兴趣和问题进入课堂。教学过程四万浆齐动视频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主动外交(一)传递和平的使者——郑和下西洋教学过程四(一)郑和下西洋教学过程四卫星传输设备海视通讯设备GPS卫星定位系统实时航线追踪器卫星电视直播系统卫星上网救生艇大量生活必需品淡水、药品等凤凰号所带物品(一)郑和下西
5、洋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过程四环节1、问题:郑和下西洋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方式:分组讨论A、人员;B、技术;C、安全;D、物品设计理念鼓励学生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为理解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历史意义奠定基础。(一)郑和下西洋教学过程四设计理念前一环节的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并对郑和的远洋航行产生极大的敬仰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简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总结归纳的能力。环节2、活动:完成郑和下西洋的知识简表方式:自主阅读,总结归纳(一)郑和下西洋教学过程四环节3、问题: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特点?方式:与达伽马、
6、哥伦布的航海活动进行对比,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设计理念用比较的方法得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同时,使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史上的壮举”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学过程四(一)郑和下西洋环节4、活动:认识郑和下西洋的重大意义方式:图片对比,认识郑和船队“和平使者”的身份及中国睦邻友好的优秀传统。教学过程四(一)郑和下西洋情感升华:郑和下西洋,虽然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但从未侵略过其他国家,而且还带去了中华古代文明。这支船队将遥远的大陆连接起来,从此,海洋不再是分割世界的屏障,而是不同种族的人们彼此相识、彼此相知、彼此相爱
7、的走廊。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大胆实践也预示着人类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被动外交(一)抵御侵略的英雄——戚继光抗倭教学过程四(二)戚继光抗倭环节1:阅读材料:“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倭变事略》倭寇是指哪些人?这则材料说明了倭患的程度如何?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四设计理念理清事件脉络,锻炼对历史事件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四环节2: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一下戚继光抗倭的经过?(二)戚继光抗倭抗倭形势图二、戚继光抗倭台州九捷2、经过设计理念通过分析讨论,一方面培养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凸显戚家军的爱国精神,对
8、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过程四环节3:问题:戚继光为什么能够取得抗倭胜利?方式:学生分组讨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