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二第三次月考数学试题希望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二第三次月考数学试题(希望班)命题人:申安和审题人:刘腾云2008、12、6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与向量平行的一个向量的坐标是(C)A.(,1,1)B.(-1,-3,2)C.(-,,-1)D.(,-3,-2)2.从一箱产品中随机地抽取一件,设事件A={抽到一等品},事件B={抽到二等品},事件C={抽到三等品},且已知P(A)=0.65,P(B)=0.2,P(C)=0.1。则事件“抽到的不是一等品”的概率为(C)A.0.7B.0.65C.0.35D.0.33.已知向量,若向量与向量互相垂直,则的值是(D)(
2、A)(B)2(C)(D)4.下列对一组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说法是(B)A、数据极差越小,样本数据分布越集中、稳定B、数据平均数越小,样本数据分布越集中、稳定C、数据标准差越小,样本数据分布越集中、稳定D、数据方差越小,样本数据分布越集中、稳定5.设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两条渐近线为,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e(C)A.5B.C.D.6.在下列四个命题中①已知A、B、C、D是空间的任意四点,则.②若{}为空间的一组基底,则{}也构成空间的一组基底.③.④对于空间的任意一点O和不共线的三点A、B、C,若(其中),则P、A、B、C四点共面.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3、 )A.3B.2C.1D.07..读两段程序:对甲、乙程序和输出结果判断正确的是(B)(A)程序不同,结果不同(B)程序不同,结果相同甲:i=1乙:i=1000S=0S=0WHILEi<=1000DOS=S+iS=S+ii=i+1i=i-1WENDLOOPUNTILi<1PRINTSPRINTSENDEND(C)程序相同,结果不同(D)程序相同,结果相同8.椭圆的焦点为F1和F2,点P在椭圆上,如果线段PF1的中点在轴上,那么
4、PF1
5、是
6、PF2
7、的(A)(A)7倍(B)5倍(C)4倍(D)3倍9.设f(x),g(x)分别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
8、数,当x<0时,f′(x)g(x)+f(x)g′(x)>0,且g(-3)=0,则不等式f(x)g(x)<0的解集是(D)A(-3,0)∪(3,+∞)B(-3,0)∪(0,3)C(-∞,-3)∪(3,+∞)D(-∞,-3)∪(0,3)10.对于抛物线C:y2=4x,我们称满足y02<4x0的点M(x0,y0)在抛物线的内部,若点M(x0,y0)在抛物线的内部,则直线l:y0y=2(x+x0)与C(D)A.恰有一个公共点B.恰有二个公共点C.有一个公共点也可能有二个公共点D.没有公共点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每小题5分,共25分).11.如
9、右图,在正方形内有一扇形(见阴影部分),扇形对应的圆心是正方形的一顶点,半径为正方形的边长。在这个图形上随机撒一粒黄豆,它落在扇形外正方形内的概率为。(用分数表示)12.已知,点P(1,3)为曲线上一点,则该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613.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则平面A1BC1与平面ABCD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4.设p、q是两个命题,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那么非p是非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15.定长为l(l>)的线段AB的端点在双曲线b2x2-a2y2=a2b2的右支上,则AB中点M的横坐
10、标的最小值为;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共75分).16.(12分)如图,从参加环保知识竞赛的学生中抽出名,将其成绩(均为整数)整理后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79.5~89.5这一组的频数、频率分别是多少?(2)估计这次环保知识竞赛的及格率(分及以上为及格)解:(1)频率为:,频数:……6分(2)……12分17.(12分)已知抛物线y2=–x与直线y=k(x+1)相交于A、B两点,点O是坐标原点.(1)求证:OA^OB;(2)当△OAB的面积等于时,求k的值.解:(1)当k=0时直线与抛物线
11、仅一个交点,不合题意,……1分∴k¹0由y=k(x+1)得x=–1代入y2=–x整理得:y2+y–1=0,……2分设A(x1,y1),B(x2,y2)则y1+y2=–,y1y2=–1.……4分∵A、B在y2=–x上,∴A(–,y1),B(–,y2),∴kOA·kOB===–1.∴OA^OB.……7分(2)设直线与x轴交于E,则E(–1,0)∴
12、OE
13、=1,S△OAB=
14、OE
15、(
16、y1
17、+
18、y2
19、)=
20、y1–y2
21、==,……10分解得k=±.……12分18.(本题15分)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底面△ABC中,CA=CB=1,∠BCA=90
22、°,棱AA1=2M,N分别是A1B1,A1A的中点。(1)求的长度;(2)求cos(,)的值;(3)求证:A1B⊥C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