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345859
大小:20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2
《14-一道市统测题引发的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道市统测题引发的教学反思关键词:回炉课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摘要:本文从评讲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全市教学质量检查中高二文科数学最后一道证明题入手,论述教师应上好“回炉课”,重视“有益的意外”,妥善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待证不等式右边的数字特征,发动启发学生,营造良好的民主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证法.1.问题的提出在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全市教学质量检查中,高二文科数学的最后一道题为:已知数集序列{1},{3,5},{7,9,11},{13,15,17,19},…,其中第个
2、集合有个元素,每一个集合都是连续正奇数组成,并且每一个集合中的最大数与后一个集合中的最小数是连续奇数.(1)求数集序列第个集合中最大数的表达式;(2)设数集序列第个集合中各数之和为.①求的表达式;②令,求证:当时,总有.这是一道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考试刚结束,学生就来反映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较难,我也不知道学生解题的具体状况,便将惯用的解法给学生讲解.证明:(2)前面已求得(1);(2)①.于是,当时,,所以.∴,得证.讲解时我注意特别强调,与5类比,是获得解题思路的关键,但评讲完后,学生仍觉得很难类
3、比想到这种放缩结构,望着学生疑惑的眼神,我深知有必要对此题的讲评进行“回炉”.2.课堂实录下午集中评卷,发现真正用我讲评的方法解题的人全级仅有8人,许多学生没有证明出题目本身的的结论,而是证出了其它结论,现摘录如下:【结论1】:时,总有.证明:当时,,∴∴,得证.(证明出此结论的学生最多)【结论2】:时,总有.证明:当时,,∴左边∴,得证.【结论3】:时,总有.证明:当时,有,∴,∴∴∴,得证.第二天上课,我把以上证法呈现在黑板上,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同时指出:由于,,5,所以这些证明是徒劳无功的,只
4、能给零分,学生都纷纷扼腕叹息!正想转入其它题目的讲解时,突然有个学生甲举手说:“老师,我有发现!”语言中透着兴奋,“我发现,,,分母都是4,分子不断递减,再往后不就是考题中的吗?这说明可利用他们的方法证这个考题!”接着学生乙也兴奋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也有新发现!”我示意他接着说,“我发现,,分子、分母均不断递增,再往后就是等,这也说明可利用他们的方法证这个考试题!估计还有许多命题可证明,如:,等等!”顿时,教室里群情激昂,议论纷纷,课堂出现了“意外”,我于是迅速表扬这两位同学的探索精神,肯定了他们的
5、发现,并要求同学们进行讨论.马上有学生发现:,而,随着的增大逐渐减小,所以能证明的命题只有:和考题本身,怎样证明呢?教室里一片沉静!突然,学生丙走到讲台,在黑板上写了自己的证明过程:当时,有,∴,∴,于是∴∴,得证.“你是怎样想到这个方法的?”我问,学生丙说“因为,而我对又非常熟悉,所以才想到这个解法.”“说得好,任何解题思路都源于对目标的结构分析和解题经验,那么考题能否用此法证明呢?”我充分肯定学生丙对解题思路的分析,并对全体学生提出了新要求.很快几位基础中等的学生举了手,我让学生丁走上讲台,在黑板
6、上写出对考题的证明过程:5当时,有,∴,∴,于是∴∴,得证.望着黑板上整齐的书写和兴奋的学生,我心情非常高兴,“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我们对这一道考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几位同学这种善于联想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很值得我们学习,很多人常说,数学难,难于上青天,那么我要说,通往青天的云梯就在同学们自己手中!”接着,下课铃响了…3.教学反思3.1要勇于上“回炉课”“回炉课”的实质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行为,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对学生在某些方面的预想与学生真实的知识层次存在一定的差距,往往会造成课堂效
7、果的弱化,这时上“回炉”课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人对这道市统测题的讲评进行了两次,第一次给出的解法虽然较简洁,在讲解中也强调了与等的类比,但由于该方法与学生的解题思想存在一定的差距,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了解了学生在考试中的解法后,本人又安排了第二讲评,由于落脚点在学生的知识、方法的“近发区”,很快引起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体现.3.2把握时机,及时调整对每一堂课,教师们都有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和计划,但课堂上常常也会出现“有益的意外”,对这些“有益的意外”的重视和有效的处理,
8、既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又能产生心理学中所说的“同体观”效应,即自己人效应,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本题的第二次的“回炉课”中,学生甲乙的“重大发现”无疑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意外”,如果教师置这种“有益的意外”于不顾,按自己的原计划讲评其它试题,则无疑丧失了一次解决问题的绝好机会.对学生提出的自己预设教案未考虑到的“有益的意外”,我们不能避开,而应给予充分肯定,进而改变原先的设计,转入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讨论,尊重并鼓励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