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与控制方案

北京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与控制方案

ID:37315515

大小:14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1

北京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与控制方案_第1页
北京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与控制方案_第2页
北京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与控制方案_第3页
北京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与控制方案_第4页
北京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与控制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与控制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3北京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与控制方案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乙脑属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动物(包括猪、牛、羊、马、鸭、鹅、鸡等)感染乙脑病毒后可发生病毒血症成为传染源,其中猪因为饲养面广、更新率快和感染后感染力强等特点成为主要的传染源。蚊子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蝙蝠也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多呈隐性感染,乙脑病人与隐性感染者之比是1:1000-2000,感染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此病多在夏秋季流行,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轻型和普

2、通型患者多能顺利恢复,病死率10%以下。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可高达15%以上,存活者可有程度不等的后遗症。乙脑可免疫预防,但无特异性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落实卫生部2006年《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的防控措施,更好地指导北京市乙脑的防治工作,特制定本监测方案。1目的1.1掌握我市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了解疫情趋势。1.2掌握乙脑疫苗接种情况和人群免疫水平。1.3及时发现乙脑疫情,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疫情蔓延,降低发病率。2病例诊断2.1疑似病例定义在乙脑流行地区居住,在蚊虫叮咬季节发病或发病前25天内在蚊虫叮咬季节到过乙脑流行地区旅行,并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急性

3、起病,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可伴有脑膜刺激症状。(2)急性起病,发热2-3天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昏迷、惊厥、抽搐、肢体痉挛性麻痹等中枢神经症状,或发展至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2.2病例分类2.2.1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伴有下列情况者:脑脊液压力增高,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外观清亮,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多核细胞为主,后期单核细胞为主)。2.2.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一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血或脑脊液中抗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12(2)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G抗体或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及

4、以上升高,或急性期乙脑病毒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3)脑脊液、脑组织、血清分离乙脑病毒阳性或检测到乙脑病毒抗原/基因。3疫情报告与处理原则3.1疫情报告乙脑为乙类传染病,任何医疗机构和责任报告人发现乙脑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12小时内电话报告至区县疾控中心,同时进行网络直报。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病例确诊、排除或死亡后,应于24小时内报出订正报告或死亡报告。各类医疗机构还应负责乙脑病例出院、转诊或死亡等转归情况的报告,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乙脑病例转归的核实。3.2疫情处理3.2.1散发疫情小范围内出现的散在病例、各病例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属于散发疫情。区县疾控中

5、心人员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到达现场,核实诊断,确定疫情可能涉及的范围,填写乙脑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病人标本。3.2.2暴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行政村、居委会、集体用工单位等,21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乙脑病例,称为乙脑暴发疫情。如果发现在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时,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报告。接报后立即到达现场,由病例住址所属的区县疾控中心处理,填写乙脑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病人标本。疫情/事件处理结束后,3天内撰写疫情调查报告,市疾控中心应协助或参与疫情处理。4疫情控制措施4.1隔离传染源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做

6、到室内无蚊虫,体温正常可解除隔离。4.2切断传播途径对病家周围50米范围内居室,进行彻底的药物灭蚊。牲畜棚迁离蚊虫滋生地及人群居住区,并做好畜圈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喷洒灭蚊药物。消除蚊虫滋生地,居室内采取驱蚊、防蚊措施。4.3保护易感人群疫情发生地1公里范围内,学龄前儿童进行乙脑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由于北京市多数健康成人体内有自然感染后产生的抗体,一般情况下不必采取应急接种措施。本年度出现乙脑病例的区县,所属区县疾控中心应对病例所在地医疗机构开展病例搜索,必要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并记录搜索情况。124.4健康教育开展乙脑防病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提高群众对疫苗接种、防蚊灭

7、蚊对预防乙脑重要性的认识。5标本采集与实验室检测5.1急性期血清标本对病人或可疑病人采集急性期(发病7天内)血标本2-4ml,2-8℃保存,24小时内分离血清(血清不少于0.5ml),血清于-20℃保存,采集后3天内在冷藏条件下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用ELISA方法检测乙脑特异性IgM抗体,实验室收到标本后5个工作日内报告结果。如IgM抗体检测结果阴性,用PCR方法检测乙脑病毒RNA特异性片断。5.2脑脊液标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