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试行)

江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试行)

ID:10109891

大小:316.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5-26

上传者:U-4187
江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试行)_第1页
江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试行)_第2页
江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试行)_第3页
江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试行)_第4页
江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试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试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江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试行)一、概述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我省是乙脑高流行区,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全省曾发生大流行,70年代以后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近几年全省局部地区仍偶有暴发或流行。为加强我省乙脑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掌握疫情动态,做好预测、预警工作,根据《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的要求,制定本监测方案。二、监测目的(一)掌握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了解疫情趋势。(二)掌握乙脑疫苗接种情况,了解我省乙脑高流行地区和低流行地区健康人群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后抗体水平的情况。(三)及时发现乙脑疫情,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疫情蔓延,降低发病率。三、监测病例定义(一)疑似病例乙脑流行季节在乙脑流行地区居住或于发病前25天内曾到过乙脑流行地区,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和体征的病例。(二)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实验室脑脊液检测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外观清亮,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后期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三)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符合下述任一项的病例:1、1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血或脑脊液中抗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2、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G抗体或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乙脑病毒IgM/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者。3、在组织、血液或其它体液中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到乙脑病毒抗原或特异性核酸。48 4、脑脊液、脑组织及血清中分离出乙脑病毒。(四)排除病例脑脊液呈非病毒性脑炎表现、或血清学实验阴性、或能够证实为其它疾病的疑似病例应排除乙脑诊断。病例诊断流程见附图1。四、监测内容与方法(一)全省常规监测1、流行病学监测(1)病例报告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脑病例或疑似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规定进行报告。已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对尚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快速报告,城市必须在12小时以内,农村必须在24小时以内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应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寄出。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病例确诊、排除或死亡后,应于24小时内报出订正报告或死亡报告。各类医疗机构还应负责乙脑病例出院、转诊或死亡等转归情况的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乙脑病例转归的核实。如发现在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时,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报告。(2)病例调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对乙脑病例或疑似病例开展个案调查(附表1),详细填写病例个案调查表,内容包括病例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疫苗接种史等。乙脑病例个案调查表于调查后及时录入《专报/单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并通过网络直报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内容进行核实与订正,使乙脑个案调查与传染病报告卡内容基本信息一致。6个月后进行病例随访调查,填写并录入原个案调查表,原始个案调查表由开展调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保存备查。(3)暴发疫情处理在乙脑流行季节期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当48 发现本行政区域内乙脑发病率超过往年同期发病率水平,或短时间内病例明显增多,或有可能发生乙脑暴发流行时,要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疫情调查小组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及时(12小时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进行核实、确定疫情波及范围,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实施相关控制措施,疫情处理完毕后3天内写出调查处理报告并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要派人指导或参与处理疫情。(4)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在乙脑流行季节(4月-10月)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结合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乙脑病例的主动监测,到相关科室(传染病科门诊和内科或神经内科病房、儿科、病案室等)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并记录监测结果。如发现有乙脑病例漏报,应及时追踪并补报。2、疫苗接种率监测我省已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各级应按照一类疫苗的管理规范管理乙脑疫苗,开展本辖区内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应急接种和群体性预防接种监测,将接种疫苗种类、接种对象和范围、接种人数等情况,填写附表3,逐级上报(每两个月上报一次);同时将电子文件上传至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jxnip@126.com)。3、实验室监测(1)乙脑病例检测2007-2008年在监测点开展对乙脑病例的检测,2009年开始在全省开展。(2)健康人群乙脑免疫水平监测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每年定点开展健康人群乙脑免疫水平监测。(二)监测点监测1、监测点确定根据近年各县乙脑发病情况、地理位置及防治工作基础情况综合考虑,选择于都、都昌、婺源县3个县为乙脑疾病监测点,开展乙脑流行病学监测;健康人群乙脑免疫水平监测点每年根据情况确定监测点。2、监测内容(1)流行病学监测同全省监测内容(2)疫苗接种率监测同全省监测内容(3)实验室监测48 在各监测点开展乙脑病原学监测。标本运输和检测工作要严格遵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的规定。①医疗机构内标本采集和检测医疗机构发现乙脑病例或疑似病例时,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标本采集指南》(附件)要求采集、保存病人脑脊液、血液标本。脑脊液:发病1周内采集1~2ml脑脊液,进行病毒培养分离、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血液:抽取病人全血2~4ml,进行抗体测定、病原培养分离、核酸检测。要求在发病1周内采集第1份血液标本,发病3~4周后采集第2份血液标本2ml;若第1份血液标本/脑脊液标本实验室病原学检测阳性或乙脑特异性抗体IgM为阳性,可不采集第2份血液标本。医疗机构要采集脑脊液和血液标本各2份,其中1份供自行检测用,另1份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不能进行上述检测的医疗机构只需采集脑脊液和血液标本各1份。门诊及病房采集的标本应转送本院检验科或化验室妥善保存,并立即报告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系转运标本。检验科或化验室收集血液标本后,分离血清,保存血清标本。脑脊液、血清标本要求低温(-20℃以下)保存。标本要冷藏运送,同时要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和相关运输管理有关要求,流程见附图2。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本检测A、病例标本检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医疗机构报告后,当天到医疗机构收集标本并填写标本送检表(附表2),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直接将血清标本和脑脊液标本运送至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检验所进行检测,并报告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病例标本后,要进行登记,并及时完成病毒分离、血清学检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完成检测后28天内将阳性分离物和省级检测阴性脑脊液标本及送检表,送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结果要及时逐级反馈至送检的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及时将检测结果填入个案调查表,并录入数据库,通过网络直报。同时及时逐级反馈检测结果,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结果后,应及时将结果反馈送检的医疗机构,流程见附图3。B、健康人群乙脑免疫水平监测开展监测的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48 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后做好采血前期准备工作,按期完成现场采集人群血液标本工作。在4~5月份乙脑流行季节前和11月乙脑流行季节后各采集血液标本1次。监测对象按年龄分组(<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随机选择,每个年龄组采集40人份血液标本;采集样本时详细询问、记录乙脑疫苗接种及其它相关情况,填写附表4;每份标本不少于2ml,血清分离后在-20℃以下低温保存及时冷藏运送至实验室。流行季节前后的乙脑血标本于12月上旬送至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检测。五、资料管理与信息反馈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安排专人负责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传送工作。建立数据保管、登记制度,保管各种原始调查表格及各种数据,做好归档保存,同时做好监测网络数据库的备份和保存。六、监测系统评价指标为了解监测系统工作质量,对监测系统开展定期评价。监测评价指标如下:医疗单位病例报告率100%疑似病例报告及时率90%病例48小时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调查率≥80%病例脑脊液或血液标本采集率≥80%各乙脑监测点乙脑疫苗接种率≥85%七、各级职责(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乙脑监测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和质量控制工作。收集、分析监测工作资料,指导各级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参与疫情调查处理;负责乙脑监测实验室检测工作,指导监测点完成标本采集,准备检测所需的耗材及物品,完成标本的检测和结果的报告;对疫苗接种率进行监测;组织健康人群免疫水平调查;对下级进行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和督导;指导医疗机构开展乙脑监测相关工作。2、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具体实施乙脑监测工作,负责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及上报;对监测工作及疫情报告进行督导;进行现场指导和参与乙脑疫情的调查处理;对疫苗接种率进行监测,参加健康人群免疫水平调查。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乙脑监测相关工作。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监测方案要求开展流行病学监测和乙脑疫苗接种率监测。48 在乙脑流行季节(5月-10月)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主动搜索,培训和指导医疗机构开展乙脑监测相关工作。发现乙脑病例要及时进行病例报告、调查、采样和送样,出现乙脑暴发或死亡病例应及时(12小时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进行核实、确定疫情波及范围,实施控制措施,控制疫情蔓延;每两个月上报一次乙脑疫苗接种数据。疾病监测点还应做好病例标本的采集、送样。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监测县应在乙脑流行季节前(4-5月)和流行季节后(11月)按监测方案要求完成采取健康人群血液标本工作,并在12月上旬将流行季节前后的血液标本和工作总结送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医疗机构负责病例报告、登记、核对,标本采集,协助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转运,对医护人员进行乙脑监测相关培训。八、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各级应将乙脑监测及乙脑疫苗接种工作纳入当地的日常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二)经费保障为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和省为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报病及送样工作补助费,监测点给予监测工作经费。各级要提供配套监测经费,保证监测工作的开展。九、附录附表1: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病例个案调查表附表2:乙脑病例标本送检表附表3:乙脑疫苗接种统计表附表4:健康人群乙脑血清学调查表附件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标本采集指南附图1:乙脑病例诊断流程图附图2:医疗机构病例标本采集检测送检流程图附图3:疾控中心标本运送检测流程图48 附表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个案调查表病例编码□□□□□□□□□□□一.一般情况1.1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1.2身份证号*:□□□□□□□□□□□□□□□□□□1.3报告日期*:20年月日□□□□/□□/□□1.4调查日期*:20年月日□□□□/□□/□□1.5患者姓名**:(患儿家长姓名:)1.6性别**:①男②女□1.7出生日期**:年月日□□□□/□□/□□1.7.1(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年龄单位:岁月天)□□□1.8病人属于**:(1)本县区(2)本市其他县区(3)本省其它地市(4)外省(5)港澳台(6)外籍□1.9患者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大中小学)(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食品业(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18)不详1.10居住情况:⑴散居⑵集体(托幼、学校、工地)⑶流动人口⑷其他⑸不祥□1.11户籍地**:口①本县区户口②本省其他县区户口③外省户口1.11.1若是非本县区户口,本县居住时间*:□①<25天②≥25天,<3个月②3~11个月③≥1年1.11.2发病前25天内外出情况,及其外出范围*:    □①到本市其它县②到本省其它市③到外省(标明)④本省+外省⑤无外出史1.12联系人**:联系电话:工作单位:1.13家庭现住址(详填)**:省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门牌号)二.发病情况2.1发病日期**:20年月日(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2.2就诊日期*:20年月日□□□□/□□/□□2.3发病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病例报告单位:2.5病例报告单位级别:①村级②乡(镇)级③县(区)级④市(地)级⑤省级⑥其它□2.6住院日期*:20年月日□□□□/□□/□□2.7入院诊断*:①疑似病例②临床诊断病例③实验室确诊病例④其它□2.8临床诊断日期**:20年月日□□□□/□□/□□2.9临床分型*:①轻型②中型③重型④极重型□2.10出院日期**:20年月日□□□□/□□/□□2.11死亡日期**20年月日□□□□/□□/□□2.12出院诊断*:①临床诊断病例②实验室诊断病例③排除病例④未定⑤其它□三.临床表现3.1临床症状3.1.1起病急*:①是②否⑨不详□3.1.2发热*:①有 ②无⑨不详□48 3.1.2.1如有发热*: ①<39℃②39℃~40℃③>40℃□3.1.3头痛*①剧烈②轻微 ③无④年龄小,难以判断⑨不详□3.1.4头晕*①有 ②无③年龄小,难以判断⑨不详□3.1.5腹痛*①有 ②无③年龄小,难以判断⑨不详□3.1.6腹泻①有 ②无 ⑨不详□3.1.7恶心①有 ②无 ③年龄小,难以判断⑨不详□3.1.8呕吐*①有 ②无 ⑨不详□3.1.8.1如有呕吐,喷射性呕吐*①有 ②无 ⑨不详□3.1.9精神萎靡*①有 ②无 ⑨不详□3.1.10易激惹①有 ②无 ⑨不详□3.1.11嗜睡*①有 ②无⑨不详□3.1.12烦躁*①有 ②无⑨不详□3.1.13惊厥①有 ②无 ⑨不详□3.1.14意识障碍*①有②无⑨不详□3.1.15抽搐*①局部肌肉小抽搐②反复抽搐③反复或持续性强烈抽搐④无⑨不详□3.1.16呼吸衰竭*①有 ②无⑨不详□3.1.17循环衰竭*①有 ②无 ⑨不详□3.2临床体征3.2.1血压改变*①升高 ②降低③正常⑨不详□3.2.2呼吸节律改变①有 ②无⑨不详□3.2.3瞳孔大小改变①有 ②无⑨不详□3.2.4脑膜刺激征*①有 ②无⑨不详□3.2.5前囱膨隆*①有 ②无⑨不详□3.2.6腹壁反射①有 ②无⑨不详□3.2.7提睾反射①有 ②无⑨不详□3.2.8病理反射*3.2.8.1肌张力增强*①有②无⑨不详□3.2.8.2巴彬斯基征*①有 ②无⑨不详□3.3并发症*3.3.1支气管肺炎*①有 ②无⑨不详□3.3.2肺不张*①有 ②无 ⑨不详□3.3.3败血症*①有 ②无 ⑨不详□3.3.4胃肠道出血*①有 ②无⑨不详□3.3.5尿路感染*①有 ②无 ⑨不详□3.3.6其它(请注明):四.乙脑疫苗免疫史4.1乙脑疫苗接种史*:①有②无⑨不详□4.2接种依据*:①接种证②接种卡③家长回忆④其它□4.3若接种,则疫苗种类*:①减毒活疫苗②灭活疫苗③二者皆有⑨不详□4.4若接种过乙脑疫苗,则接种次数□①1次②2次③3次④4次⑤5次⑥≥6次⑨不详4.5乙脑疫苗接种时间*:4.5.1乙脑灭活疫苗*:a.第1次接种时间:年月日□□□□/□□/□□b.第2次接种时间:年月日□□□□/□□/□□c.第3次接种时间:年月日□□□□/□□/□□d.第4次接种时间:年月日□□□□/□□/□□48 e.最后1次接种时间:年月日□□□□/□□/□□4.5.2乙脑减毒活疫苗*:a.第1次接种时间:年月日□□□□/□□/□□b.第2次接种时间:年月日□□□□/□□/□□c.第3次接种时间:年月日□□□□/□□/□□d.最后1次接种时间:年月日□□□□/□□/□□4.5.3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的主要原因□①未接到通知②因病未种③无接种人员④家长拒绝⑤经济原因⑥<8个月⑦未到全程免疫时间⑧其它五.实验室常规及辅助检查5.1血清检测5.1.1医院实验室检测用血清*①采集②未采集□5.1.1.1采集时间*:20年月日□□□□/□□/□□5.1.1.2报告结果时间*:20年月日□□□□/□□/□□5.1.1.3白细胞计数(×109/L)*:□□.□□5.1.1.4中性粒细胞比例(%)*:□□.□□5.1.1.5实验室检测方法*:□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②血凝抑制试验③反向血凝抑制试验④间接荧光试验⑤抗体中和试验5.1.1.6乙脑特异性抗体IgM*:①阴性②阳性③可疑④未做此项检查□5.1.1.7乙脑特异性抗体IgG*:①阴性②阳性③可疑④未做此项检查□5.1.1.7.1乙脑特异性IgG的效价:1:□□□□5.1.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用第1份血清*①采集②未采集□5.1.2.1采集时间*:20年月日(可与5.1.1.1相同)□□□□/□□/□□5.1.2.2报告结果时间*:20年月日□□□□/□□/□□5.1.2.3实验室检测方法*□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②血凝抑制试验③反向血凝抑制试验④间接荧光试验⑤抗体中和试验5.1.2.4乙脑特异性抗体IgM*:①阴性②阳性③可疑④未检测□5.1.2.5乙脑特异性抗体IgG*:①阴性②阳性③可疑④未检测□5.1.2.5.1乙脑特异性IgG的效价*:1:□□□□5.1.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用第2份血清:①采集②未采集□5.1.3.1采集时间*:20年月日□□□□/□□/□□5.1.3.2报告结果时间*:20年月日□□□□/□□/□□5.1.3.3实验室检测方法*□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②血凝抑制试验③反向血凝抑制试验④间接荧光试验⑤抗体中和试验5.1.3.4乙脑特异性抗体IgM*:①阴性②阳性③可疑④未检测□5.1.3.5乙脑特异性抗体IgG*:①阴性②阳性③可疑④未检测□5.1.3.5.1乙脑特异性IgG的效价*:1:□□□□5.2脑脊液检测*①采集②未采集□5.2.1采集时间*:20年月日□□□□/□□/□□5.2.2报告结果时间*:20年月日□□□□/□□/□□5.2..3物理检测*:①无色透明②血性③米汤样混浊④微混⑤其它□5.2.4生化检测5.2.4.1细胞数(正常值0~15/μl)*:□□□48 5.2.4.2蛋白(正常值<0.45g/l)*:□.□□5.2..4.3糖(mmol/L)*:①正常②减少③增高□5.2..4.3.1糖检测值:mmol/L□.□□5.2..4.4氯化物(mmol/L)*:①正常②减少③增高□5.2..4.4.1氯化物检测值:mmol/L□□□5.2.4.5乙脑特异性抗体IgM*:①阴性②阳性③可疑④未检测□5.3病毒分离:①开展②未开展□5.3.1病毒分离标本①脑脊液②第一份血液标本③第二份血液标本□5.3.2病毒分离时间*:20年月日□□□□/□□/□□5.3.3病毒分离结果*:①阴性②阳性□5.3.4病毒鉴定结果:①Ⅰ②Ⅱ③Ⅲ④Ⅳ⑨待定□5.3.5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①阴性②阳性③未检测□六.结论*6.1最终病例分类**①疑似病例②临床诊断病例③实验室确诊病例④排除病例⑤未定□6.2如为排除病例,依据为:□①腮腺炎病毒性脑炎②柯萨奇病毒性脑炎③单纯疱疹性病毒性脑炎④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⑤其他被调查人(与患者关系):调查人:调查单位:(以下各项随访时填写)7随访结果*7.1随访日期:20年月日□□□□/□□/□□7.2病情转归*①痊愈②好转③有后遗症④死亡⑤其它□7.2.1意识障碍*①嗜睡②意识模糊③昏睡④昏迷⑤无□7.2.2语言迟钝*①有 ②无 ③年龄小,不能判断⑨不详□7.2.3失语*①有 ②无③年龄小,不能判断⑨不详□7.2.4痴呆*①有 ②无 ⑨不详□7.2.5瘫痪*①有 ②无⑨不详□7.2.6扭转性痉挛*①有 ②无⑨不详□7.2.7记忆力及理解减退*①有 ②无③年龄小,不能判断⑨不详□7.2.8耳聋*①有 ②无⑨不详□7.2.9癫痫*①有 ②无⑨不详□7.2.10吞咽困难*①有 ②无⑨不详□7.2.11视神经萎缩*①有 ②无⑨不详□7.2.12流涎*①有 ②无⑨不详□7.2.13精神失常*①有 ②无⑨不详□7.2.14其它*7.3死亡原因*①呼吸衰竭②循环衰竭③昏迷④抽搐⑤休克□⑥电解质紊乱⑦其它7.4随访调查方式:□①调查住院病人②入户调查病人③未见到病人,询问家人④电话询问家人⑤其它调查人:48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个案调查表填表说明一、请将所选择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内。二、凡是数字,均填写阿拉伯数字如:0、1、2、3、……。三、省、市、县国标码:为6位国标码(行政区划代码),前2位代表省,中间2位代表市,后2位代表县,该编码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统一填写。如吉林省为220100。四、病例编号:共11位,前6位为县级国标码,7、8位表示病例发病年份,9~11位为县级单位的病例顺序编号。将编码依次填写在相应栏内。001表示第1例病例。五、所有日期需填写到日,填写公历时间,如入院时间为2004年5月5日,则在相应的栏目中填写20040505;时间不详,则填写99999999,以下相同。六、报告日期: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卫生院防保科负责调查人员以任何形式(书面、电话或口头)收到病例报告的日期。七、出生日期:如果出生日期为阴历,则应转换为公历日期。如果出生日期不详,则填写年龄或月龄。八、职业:如选择职业为①~⑨,则在填写时加0,如①填写01。九、病情转归一项中,“不详”指调查时失访病例。十、最后一次接种时间:指发病前最后一次接种乙脑疫苗的日期。十一、2.5项中初诊单位如果是正规医院,应详细填写医院名称,如果是个体诊所,应注明详细地址。十三、临床分型轻型:发热,体温一般<39℃;头痛、呕吐、精神萎糜,神志清楚,无抽搐,病程7~10天。普通型:发热,体温39℃~40℃;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嗜睡、昏睡或浅昏迷,局部肌肉小抽搐,病程约2周。重型:发热,体温>40℃;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很快进入昏迷,反复抽搐,病程约3周,愈后可留有后遗症。极重型:起病急骤,体温于1~2天内上升至40℃以上,反复或持续性强烈抽搐,伴深昏迷,迅速出现脑疝及呼吸衰竭,病死率高,幸存者发生后遗症几率较高。十四、调查表中“*”为必须填写项。十五、标识“**”项与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项一致。48 附表2:乙脑病例标本送检表患者姓名:医院名称:地址:省(市)市(地)县(区)乡(镇/街道)村(居)病例编码:性别:出生日期://住院日期:200年月日采集日期:200年月日已免疫次数:最后一次免疫日期:年月日采集标本单位:(1)乡级(2)县级(3)市级(4)省级采集标本人姓名:送检标本种类:(1)脑脊液(2)全血(3)血清(4)尸检组织送检标本保存状态:(1)液氮保存(2)冰冻保存(3)4~8℃保存(4)未冷藏标本送出日期200年月日送标本者姓名:送检标本单位:(以上各项由送检单位填写)(以下各项由检测标本实验室填写)实验室收到标本日期200年月日收到标本者姓名:标本运送情况及质量(1)未融化(2)冰已融化或未加冰(3)标本污染(4)血清溶血(5)其他收到标本量:脑脊液:ml血液标本:第1份ml第2份ml其它:注:①病例编码:应与流行病个案调查表一致;②病例、标本类型等有顺序号的项目在相应的顺序号上画√;没顺序号的在其他栏内写明;③已免疫次数:免疫次数,包括常规免疫及应急接种等所有接种的总和;④采集标本同时填写此表,并将标本贴上胶布用圆珠笔填写标签(切记不能用纸标签或钢笔填写以免遇水后脱落或模糊),一起送实验室,每个病例一张;48 ⑤若不祥及其它项目,请用文字说明。48 附表3:年月乙脑疫苗接种统计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街道)单位国家编码(县)上年人口总数上年出生人数疫苗应种人数灭活疫苗受种人数减毒活疫苗受种人数应急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接种基础加强基础加强基础加强目标人群受种人数12121212112目标人数年龄范围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               -               -                 -                  -                  -                  -                  -                  -  - - - --                 -  合计                - 注:①单位:填写开展接种的县级名称;②疫苗接种和受种情况:如接种两种疫苗,可填写两行;③应急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接种人数包括儿童和成人。报告人:报告单位:实际报出日期:20___年____月____日48 附表4:健康人群乙脑血清学调查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街道)村编号(9位)姓名性别(1.男;2.女)出生年月乙脑疫苗接种次数、接种时间、疫苗种类家畜饲养(1.有2.无)检验结果(1:X)备注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最后一次总次数不详流行季节前流行季节后时间种类时间种类时间种类时间种类时间种类减毒灭活抗体滴度采样时间抗体滴度采样时间注:1.编号:9位,前6位为国标码,后三位为对象编号;2.本表家畜指猪、牛、马。调查人:调查单位:调查时间:20___年____月____日48 附件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标本采集指南1.标本采集目的及类型1.1标本采集目的主要是进行血清学检验和病毒分离。1.2血清学检验所需标本主要为病人的血液和脑脊液以及动物宿主血液。而病毒分离所需标本主要有病人的血液、脑脊液及尸检标本。2.标本采集时间2.1血液标本的采集:乙脑病例的最终诊断必须依赖于血清学检验,其中较为重要的指标是恢复期血清乙脑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升高。要求尽早采集急性期血标本,最迟不晚于发病后7天,恢复期血标本则在发病后3~4周采集。每份采集2~4毫升。2.2脑脊液采集:脑脊液采集目的主要是辅助诊断及病毒分离,因此要求尽早采集,一般要求在发病1周内采集。每份采集1~2毫升。3.标本采集方法:3.1脑脊液:按医疗操作规程由医护人员采集。3.2尸检标本:取死者脑组织2cm×2cm大小,置于螺口试管中。3.3血液:无菌采集血液标本,分离血清。详细登记有关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以及发病日期、采样日期等。4.标本储存及运送:4.1专人负责保存及运送标本。4.2详细填写标本送检表,同时将标本分装,0.5毫升/管。4.3需尽快运送至上级单位,应采用冷藏装置(建议使用液氮运送)并在24小时内运达。若短期保存(3天以内),则需冷冻(-20℃)保存。4.4标本至实验室后,应尽快接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若未能接种则标本需冷冻(≤-70℃和/或液氮)保存。48 附图1:乙脑病例诊断流程图疑似乙脑病例血清标本脑脊液标本无血液及脑脊液标本抗原阳性或分离出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排除其它虫媒病毒感染(流行区)确诊病例IgM抗体阳性(非流行区)确诊病例IgM抗体阴性恢复期血清乙脑IgG抗体较急性期无≥4倍升高恢复期血清乙脑IgG抗体较急性期有≥4倍升高排除病例确诊病例确诊病例IgM抗体阴性IgM抗体阳性确诊病例恢复期血清乙脑IgG抗体较急性期无≥4倍升高恢复期血清乙脑IgG抗体较急性期有≥4倍升高排除病例确诊病例脑脊液常规病毒性脑炎表现非病毒性脑炎表现临床诊断病例排除病例疑似病例48 附图2:医疗机构乙脑病例标本采集运送流程图县CDC24小时内病例调查收集标本立即报告否院内检验科室保存是否有能力开展检测院内检验科室是送达另1份标本1份标本自行检测采集标本报告发现病例防保科或医务科医疗机构48 附图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乙脑病例标本运送检验流程图24小时转运县CDC市、县CDC是否有能力开展检测否送达省CDC抗体检测阳性分离物阴性脑脊液标本中国CDC28天内送达标本血清5天内完成检测标本类型脑脊液是病毒分离核酸检测4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