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87890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1
《自编荆轲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课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学案 导学目标:1、探究荆轲的性格特点。2、探讨荆轲刺秦王这一行为的合理性、局限性。简要探讨现代侠义3重点掌握一词多义、通假字、文言虚词“以”“其”“乃”与省略句式等文言知识。【自主学习】一、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3、图穷而匕首见()4、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5、群臣惊愕,卒起不意()一、诀震现环猝二、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D.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三、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A.①诚能得樊将军首②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①荆轲顾笑武阳② 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C.①使使以闻大王② 使毕使于前D.①丹不忍以己之私② 乃遂私见樊於期四、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二、C三、B四、AA.①尽收其地(占领)②今行而无信(信物)B.①臣左手把其袖(抓住)②太子闻之,驰往(奔走)C.①荆轲遂就车而去(登)②比诸侯之列(比较)D.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刻)②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五、指出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1、进兵北略地()2、则秦未可亲也()3、樊於期乃前曰()4、函封之()5、太子迟之()6、皆白衣冠以送之()7、使使以闻大王()
3、1、名作状2、形作动3、名作动4、名作状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6、名作动7、动词的使动用法六、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六、C)A.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②使工以药淬之B.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②乃今得闻教C.①秦王购之金千斤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D.①今行而无信②伏尸而哭【合作探究】1本文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故事情节。先写刺的(),接写刺的(),再写刺前(),终写()。本文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故事情节。先写刺的缘起,接写刺的准备,再写刺前诀别,终写刺王秦廷。2文章通过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作者安排了几个人物,这些人物各起什么作用?“年十
4、二”就杀人,“人不敢与忤视”的勇士秦武阳,在秦廷上竟然“色变振恐”,这对刻画荆轲的形象起到衬托作用。在秦廷行刺的过程中,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文章结尾写荆轲被斩,秦王“目眩良久”,以荆轲的威武壮烈反衬秦王的惊愕失态。3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又有什么作用?烘托人物节操;渲染悲壮气氛;暗示不测之结果,推动情节。其中音乐描写尤其突出荆轲的刚毅决绝性格。4文章通过对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的叙述,刻画了荆轲怎样的性格?赞扬了荆轲怎样的精神?表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意图?忠义,刚直,果敢,机智。颂扬英雄侠客,反对武力强暴。 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5、: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他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约太子也。”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悲歌。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课堂检测】一、请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里补充省略的成分、1、以2、以3、客4、荆轲
6、5、燕国6、秦武阳1、秦王购之()金千斤2、取之()百金3、荆轲有所待,欲与()俱4、嘉为()先言于秦王曰5、()给贡职如郡县6、使()毕使于前二、翻译下面的句子1、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译文:2、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译文: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译文:(1)燕国被欺辱的耻辱解除了。(2)我留下来的原因,是等待我的客人与他一起去。(3)太子和知道那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