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69659
大小:4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20
《魏书生与孔子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魏书生与孔子比较研究:(节选自《另眼看书生》)【魏书生与孔子比较研究】(好文章当然得耐心读:)) 号称“当代孔子”的魏书生A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于是,在今天的中国连许多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被迫去背《论语》了。(罗永源先生在广东顺德创办了一家相当成功的“婴幼教室”,其中就有一个“四书五经”儿童诵读班)其实何必舍近求远呢?古老的“孔子”就在我们身边。B上世纪末,中国民间对魏书生的最高评价是“当代孔子”
2、。这是魏书生的最大“悬案”。也是魏书生因此“得罪人”的地方。本世纪第一期《民办教育》第一页还如是说:有人预言,魏书生的教育观50年以后依然实用。实质上,魏书生对教育的追求和理解,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优秀教师甚至一个出色的教育教学专家,他所着眼的教育,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教育需要走的路程……(陈建国《学点魏书生》)以上的高瞻远瞩和大胆预言,若以“当代孔子”来衡量的话,恐怕还有点小家子气。其实魏书生成名不过二十来年,成就已有目共睹,但也众说纷纭,前景似乎还可以走着瞧,他在中国教育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当然还无法跟孔子相类
3、比。人们称他孔子,大概是基于他们“职业”的形似和某些人格、理想的神似。有时我们觉得孔子相当不好描述,因为对所有炎黄子孙来说,他已不是一个单独的客体,他在相当的程度上化作了我们的血液,变成了我们自己。我查遍了手头的所有资料,包括互联网上,都没能找到正儿八经地论“魏书生和孔子”的专门文章,看来真要把他们并排摆在桌面上来也不容易。吊几句孔子的老书袋和魏书生的新书袋是简单的,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把两位“孔子”扯到一起,论题大得不得了,显然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事,但民间既然早已将魏书生强与孔子试比高,那我就来“搔一回痒”,试着从以下几个
4、方面比较一下古今两位“孔子”的异同,着重考察一下魏书生的历史渊源和他的教育思想的时代新貌。C?关于弃政从教。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而魏书生还给了加了一个“政治家”的称号,因为他的确是中国式的政治中人。孔子是鲁国陬邑人,数典藉祖,还是宋国没落贵族的后裔,可见他不无家学渊源,虽说“吾少也贱”,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是他天生的标志和资格,读书作官也是他必然的追求。他15岁立志求学,曾在鲁国做过礼生一类的小官,30岁开始私人讲学,也就是说他而立之年开始跟教育这种千秋大业沾边了。但他始终志在官
5、场,虽不把教育当雕虫小技,但也仅当隐身之道。这也跟孔子的贵族血缘相关,因为他本来就属于官僚统治阶级。孔子50岁知天命之年终于当上了大官,任鲁国中都宰,一会儿又任司空、司寇,但因为他“为政太能”,甚至引起了邻国的妒嫉和担忧。齐景公用80个美女“挤”走了孔子,孔子不得重用,只好辞职,率弟子坐一辆破牛车,吱吱嘎嘎地开始了周游列国,到处贩卖他的治国平天下之道,曾经落到“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地步,但他的仕途从此碰壁到底,毫无起色。孔子在外“流浪”14年,68岁重返鲁国,从此看清了“道不行”的现实,“看破”了官场,但又不能“乘桴浮于海”
6、,于是弃政从教,开始老老实实地专门从事他的老本行——私塾讲学。可见孔子是挤不进官场,才无可奈何搞他的教育,权且谋生,学生“自行束脩以上”也笑纳了,以致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当中颐养天年,寿终正寝。在孔子自己的心目中,他始终是个“业余”教师。孔子的“正业”,即他一生的理想作为,可用宋代大儒张横渠的话来说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跟孔子的贵族身份不同,魏书生是纯种的“庶民”,他祖父虽然号称“富农”,其实正是孔子瞧不起的“老农”或“老圊”,他父母辈上升到了“无产阶级”行列,也不过是“百工”
7、阶层,他又下过乡,进过厂,总之比孔子更具备了“普通劳动者”的阶级觉悟。承几千年祖传,魏书生也有过从政的理想,他虽不像孔子见南子那样急不可耐,但他也狂想过“共产主义实验县”的宏伟蓝图,在工厂政工科接受过任重道远的组织培养。他从政的目的显然也与孔子“克已复礼”,即复辟周制的“保守”思想不同,他是要为天下的老百姓当家作主,他的思想具备了人民性和大众化。他同样最后弃政从教,也有不得已的因素,比如对极左思想的厌恶,对政治跳梁小丑的鄙视,对革命导师晚年糊涂的遗恨,还有对政坛血雨腥风的不适应,但最主要的还是他的自觉选择。他打心眼里爱孩子
8、,需要孩子,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魏书生是比孔子更积极的教育家。他明确认识到要从培养孩子开始实现他改造社会的理想。他的从教比孔子来得更纯粹,完全职业化,未来意识更明显。当然,这也因为魏书生活在分工明细的现代社会。一句话,两位孔子都有弃政从教的经历,但老孔子不无消极,新孔子则是完全积极的。新孔子比老孔子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