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评教评学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论文评教评学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ID:37267338

大小:5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0

论文评教评学教学设计、反思、说课_第1页
论文评教评学教学设计、反思、说课_第2页
论文评教评学教学设计、反思、说课_第3页
论文评教评学教学设计、反思、说课_第4页
论文评教评学教学设计、反思、说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评教评学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评教评学教学设计《牛郎织女》任元汉小学张旭芳教学目标:1、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性格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2、了解什么是民间故事。3、能掌握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并能够复述。教学重点: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性格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难点:当堂复述故事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谭晶演唱“忠贞”的视频)1、教师用优美的语言讲述:正如歌中所唱,这里的山美丽,这里的水美丽,这里的人更美丽。这里不只有令人心神向往的奇山丽水,更有令人骄傲自豪的厚重文化。这里就是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和顺。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和顺

2、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吗?3、你收集了哪些相关资料呢?4、作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的主人,你了解这个故事吗?请排列下列小标题。幻灯打出下列标题:( )生活很苦,人称牛郎。( )照看周到,老牛亲密。( )来到森林,见到织女。( )老牛说话,指点机会。( )男耕女织,日子美满。()闯入家中,抓走织女。()牛郎喂牛,老牛诀别。()相遇相知,结为夫妻。( )王母知情,发誓严惩。( )心急如焚,追赶被阻。( )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隔河相望,化作星辰。(设计意图:利用本地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多媒体技术导入本文,同时

3、检查课前的收集资料与对故事情节的熟悉情况)二、感悟人物形象过渡语:作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的主人,不能只了解这个故事情节,还应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请同学按要求完成:1、通读课文,完成:用()括出描写牛郎的句子或段落;用{}括出描写织女的句子或段落;用[]括出描写王母的句子或段落。2、默读体会这些句子,思考、批注: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3、小组交流体会,总结见解。小结: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肯干、忠厚老实织女:心灵手巧、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心地善良、勤劳朴实王母:粗暴野蛮、凶狠歹毒、冷酷无情、心狠手辣(设计意图

4、:通过完成批注教给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悟人物性格的读书方法,做到授之以渔。)三、感悟中心思想:过渡语:这样一个勤劳能干、心地善良的人间孤儿与这样一个心灵手巧、善解人意的天上仙女却被心狠手辣、冷酷无情的王母拆散了。提问:这个故事寄托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呢?你能从哪些文字看出来?学生从文本中找、汇报。四、学习文体知识:过渡语:像这样寄托着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故事就是民间故事。一起来学习文体知识。民间故事指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被修改、添加、润色、提升的一种文学形式。民间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反映了

5、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设计意图:通过当时人们的美好愿望引入文体知识,同时介绍中国的四大民间故事,增加学生的积累)五、创造性复述故事过渡语:《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不只因为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流传于世,更因为它寄托着人们向往、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而经久不衰。到今天,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国家文化部面向全社会公示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牛郎织女传说”名列其中。而且由这个故事衍生出一系列文学

6、作品,民间习俗,甚至富有新时代意义的新名词。如:乞巧节又称中国的情人节……2006年8月,和顺县委、县政府先后聘请省内外专家学者,经过多方调研、多次实地考察论证,最后确定“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就在山西省和顺县松烟镇牛郎峪、南天池一带的天河山,并首次向外界发布了这一消息。一时间,在国内外引起强烈轰动。之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于2006年12月13日正式向山西省民协与和顺县人民政府行文,决定授予山西省和顺县“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称号。现在当地仍有这样的地名:牛头山、老牛口、牛郎洞、饮牛池、喜鹊山、簪峪、天河池、天梁河

7、、南天门、牛郎峪……假如有一批游客今天来到了我们的家乡,请你以导游的身份来介绍这个故事。要求:故事情节完整,语言流畅时间5分钟组内推优全班展示(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情景来创造性复述课文,这样学生会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六、作业:查资料了解牛郎织女故事形成的时代背景搜集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诗词、歌曲、戏曲了解天文学上的牵牛星、织女星了解其他版本的牛郎织女故事收集和顺历届牛郎织女文化节的资料推荐阅读:《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设计意图:希望继续了解民间文化,加深对家乡文化的理解。“牛郎织女文化”的专题研究

8、实践作为本课的尾声并向课外延伸,体现的是一种大语文观,作为对学生语文学习视野的开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追寻。)板书设计牛郎织女向往美好生活评教评学说课稿《牛郎织女》任元汉小学张旭芳一、说教材:《牛郎织女》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是一段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课文是根据叶圣陶《牛郎织女》一文改写的。它以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