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ID:37253451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0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_第1页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_第2页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_第3页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_第4页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的设计是关键,一个好的任务能够有效地驱动学生的学习,任务的设计要避免形式化倾向,应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一、任务主题的选取原则1.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任务有其质的规定性,它来源于学习者的学习和生活的真实世界,反映了与学习者相联系的客观世界。任务设计要把学习者所学习和生活的真实世界浓缩于任务,使学习者与任务的交互就是学习者与真实世界的交互,而不是站在世界之外来“学习”和“认识”不相关的任务。学生也跟成人一样,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的统一

2、,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意义上的。教师要理解教学走向生活化的真正含义,关注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并通过将学习内容与这些来自生活的素材有效结合来创设任务情境。2.要依据新课标要求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技术课程标准》,了解信息技术的课程性质、课程价值、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思路、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同时,要深入而系统地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的内容及其深度、难度、广度,依附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要基于教材来扩展教材。程序教学的开拓者霍兰德的实验证明,与学习材料的关键内容关系不大的练习,无助于学习,惟有与学习的关键内容

3、有关的练习,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量体裁衣,不可小主题大任务,也不宜大主题小任务,要“大小兼顾、利弊互补”。3.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教育心理实验中发现:学生情绪高昂,则思路敏捷;情绪低落,则反应迟缓。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积极参与的主观情感,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个好的任务应富有趣味性,并以此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激情。任务呈现的初衷,是要使学生在“我要做”中学习,而不是“要我做”。任务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

4、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维的迸发,发展个性化学习。二、任务的创设原则1.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不仅仅是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当然,并不一定要将信息技术素养的各个部分都放在一两个任务中体现,任务能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信息素养就以它们为目标,绝不可牵强附会地将实现不了的目标列入其中。任务驱动的本意是让学生完成一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从而达到某个教学目标,因此任务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在进

5、行任务设计时,切不可为了任务的所谓“完美”而偏离本课的教学目标或者造成教学目标的不清,应该按照“从大到小、逐步细化”的思路,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单元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模块(课堂教学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2.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1)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

6、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及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2)要注意分散难点、重点。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前

7、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是比较理想的,但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一般不提倡设计一个统领全局的任务,而是要注意由点到面,逐步介绍各知识点。一开始先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3)第三,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法中,引入有关概念时,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顺序。大家都知道,感性经验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引

8、人新概念、新知识时,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观察到了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来分析、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适时地加以总结,概括出其规律性的知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