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珊珊教学案例反思

施珊珊教学案例反思

ID:37248374

大小: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0

施珊珊教学案例反思_第1页
施珊珊教学案例反思_第2页
施珊珊教学案例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施珊珊教学案例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巧待生问抓住稍纵即逝的“生成问题”教学案例反思施珊珊一个真实的课堂,总少不了一些出人意料的“生成问题”。应答得不好,往往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走进了思维的死胡同,课堂也陷入僵局;应答得巧妙,老师不仅潜移默化了学科知识,学生也体验了一回心灵的自由。在我的教学过程中,经历了前者,并致力于通过实践和反思向后者更进一步。片段一:教学《太阳》和精彩失之交臂三下第21课《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用说明文的学法去学习”的说明文。其中一个教学环节是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太阳“远”的特点。我出示并范读了课文的一个片段:到太阳上

2、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的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此时,角落里响起博文好奇的声音。博文:那坐火箭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霎时都集中到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上,大家饶有兴致地瞅瞅他又看看我,部分学生还忍不住小声地笑起来。哎,当时的我可没觉得有趣!我正为博文打断了我的教学思路而不高兴,因为我正准备接下去问“这一句话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博文平时就是个“调皮捣蛋”,此时,我更觉得他的笑里有着满满的不怀好意。我正色道:既然你对这个数学问题感兴趣,可以课后去查一查火箭的飞行速度,把太阳和地球

3、之间的距离除以火箭飞行的速度,就是火箭到达太阳的时间了。可是要注意,现在我们只讨论和语文有关的问题。博文可能感觉到了我明显的不开心,很“识相”地闭了嘴。但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我才渐渐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一个多么好的“生成教学”的资源啊!我想让学生们明白课文的这个片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而博文不正是在举例子吗?我本可以就他这个有趣的提问相机引导,让其他学生思考别的交通工具前往太阳的大致时间,让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自己在举例子,而这正是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啊!在那一天的教学日志中,我反省道:“学生的许多‘生成

4、问题’,是由于对知识点不理解或理解偏差造成的。如果以‘教师一人独大’的专横态度教学下去,可以预见到未来,孩子们多少奇思妙想被抹杀啊!多少本该精彩的‘生成教学’片段被错过啊!好好反思,巧待生问!”片段二:教学《女娲补天》有备方能无患虽然明白了要谨慎对待学生的每一个“生成问题”,但是如何能做到应对自如又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到底,教师要“有备”。以往,我都是“备学生”——备课时尽量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思维特点。但是,“生成问题”具有偶发性,无法预设,又从何“备”起呢?一次,区语文教研员稽益萍老师来校听

5、课,评课时说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多查各方资料,方能在课堂上‘居高临下’,有效引领。”吃透知识、把握好教材,这不就是从教师的角度“备”“生成问题”吗?实践的第一个甜头来自于我的一次录像课《女娲补天》。三下第31课《女娲补天》改编自我国上古时期的一个神话故事,结尾一个教学环节是通过学习的课外资料,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神奇。我:女娲补天之后,怕天又塌下来。于是,她就“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意思是女娲通过“砍断大海龟脚”的方法,让龟的脚支撑天的四周,使天不再与大地互相粘连;通过“

6、杀死黑色的龙”,来解救中原大地的黎民百姓;通过“堆积草木灰”的方法,来吸干并阻止泛滥横流的大水。原来女娲补天之后还有这一段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对“神奇”的感受几乎是呼之欲出的,所以在这个环节,我没有预设其他可能的回答。岂料指名子约第一个回答时,答案让我大跌眼镜。子约:女娲很残忍。当时,多部摄像镜头下的全体同学都鸦雀无声。看来不止我一个人意外,也出乎所有学生的意料。我当时本能地笑了一下——虽然这个笑可能比哭还难看,并且重复了一遍他的回答:“哦,女娲很残忍。”但这个短暂的重复,给我的应对争取了时间。就在这一瞬间,

7、脑海里突然闪现备课过程中曾经看到的资料。于是,我是这么应对的。我:好的,这是你的理解。这段补充资料来自于我国古代的一部名著叫《淮南子》,因为篇幅有限,没有把女娲补天以后的详细过程都写出来。但是老师在另一份更详细的资料里看到,女娲砍断大海龟的脚以后,担心海龟没有了四肢不方便活动,就送了它四只船桨。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海龟的四肢,就跟船桨一样可以用来划水,这就是当年女娲为了拯救百姓,对海龟的补偿啊!那么现在,你还觉得女娲残忍吗?镜头重新对准子约,这一回倒轮到他笑得不好看了,他不好意思地说“不了”。课后反思这一教学环节,仍有不足

8、。如何应对学生的“生成问题”,教师做到“有备无患”、从容应对只是第一步,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不是唯一的评价者,我应该在挖掘课堂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协作辩驳中,在独立思考中探索并最终解决这个“生成问题”。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梁文道曾经说过:“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