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杨辉三角

教案:杨辉三角

ID:37246604

大小:64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0

教案:杨辉三角_第1页
教案:杨辉三角_第2页
教案:杨辉三角_第3页
教案:杨辉三角_第4页
教案:杨辉三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案:杨辉三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授课人:南漳一中李萍●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理解杨辉三角的性质2.掌握有关杨辉三角的基本性质.(二)能力训练要求会应用杨辉三角的基本性质证明杨辉三角新的性质.(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概括与归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体验数学活动,数学发现的成功的愉悦.2.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践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相信科学.●教学重点杨辉三角新的性质的探索和发现是教学的重点.杨辉三角中蕴含着许多有趣的数量关系,研究和探索杨辉三角的一些性质,

2、对于发现某些数学规律是大有裨益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是不无帮助的.●教学难点杨辉三角新的性质的探索和发现是本节课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由于杨辉三角中的许多有趣的数量关系不是轻易发现的,而简单的告诉和求证又显得十分枯燥无味,学生的发现、探索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证明(失败时总结经验,另寻他路,重新启动,走向成功)的全程的尝试是最为主要的,这样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培养,他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高峰的非智力因素的调节作用,

3、要求同学们不仅是个体参与,而且是集体参与,智力参与.●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7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杨辉三角中的有关性质,杨辉三角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研究成果之一,它的发现远早于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它和勾股定理,圆周率的计算等其他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和才能。今天我们继续探索研究杨辉三角的有关性质.杨辉三角的基本性质1)表中每个数都是组合数,第n行的第r+1个数是2)三角形的两条斜边上都是数字1,而其余的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字相加,也就是3)杨辉三角具有对称性4)杨辉三角的第n行是二项式(a+

4、b)n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即即各行的和:二.讲授新课1.研究斜行规律:先考虑从右上到左下的情况71+1+1+...+1=(第1条斜行)1+2+3+...+=___________(第2条斜行)1+3+6+...+=___________(第3条斜行)1+4+10+...+=___________(第4条斜行)(n>r)(第r+1条斜行)归纳:在杨辉三角中,第m条斜行(从右上到左下)上前n个数字的和,等于第____条斜行上的第______个数.再考虑从左上到右下的情况:1+1+1+...+1=(第1条斜行)1+2+3+...+=_________

5、__(第2条斜行)1+3+6+...+=___________(第3条斜行)1+4+10+...+=___________(第4条斜行)(第r+1条斜行)2.如图的斜线中,前几行数字的和已经在行末标出,请你在“?”处标出其余各行的和,仔细观察这些和,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7任何一个数都等于它前面的两个数之和,即an+2=an+1+an,a1=a2=1,(n∈N*).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个数列是什么样数列?7杨辉三角的第2k-1行(k是正整数)的各个数字都是奇数。●小结:1、杨辉三角的基本性质及探索.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6、7●课后作业:练习1:1223434774511141156162525166则第n行(n≥2)第2个数是什么?练习2:35691012171820243334364048656668728096则表中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100个数是多少?●板书设计(略)[来源:学科网ZXXK]●自评反馈与反思1.探究与合作是本节课的亮点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符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理念.本课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

7、自主与合作的探究学习,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在接受、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方法得到发展,科学思维修养获得了提高,合作的意识得到加强.2.德育渗透恰当,适时适度通过对杨辉三角内容的研究,学生体验了从特殊到一般发现规律,从一般到特殊的指导实践的认识事物过程,突出了数学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指导.数学有两类猜想,一是归纳(不完全归纳),一是类比。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数学的“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维方法。3.课后反思杨辉三角新的性质的发现,对平行班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教师的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如何探究归纳,能否独立研究出来

8、?另外,投影和黑板板书之间如何更有机的结合?这些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7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