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体正式题目

协作体正式题目

ID:37244243

大小:348.7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20

协作体正式题目_第1页
协作体正式题目_第2页
协作体正式题目_第3页
协作体正式题目_第4页
协作体正式题目_第5页
资源描述:

《协作体正式题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年秋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命题学校:襄阳五中命题教师:徐德强审题:程琛襄州一中命题教师:杨长荣审题:吴文佳考试时间:2016年10月27日上午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祝考试成功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2页。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意境,是当今艺术评论与批评中常用的词语,在各类艺术批评语境中,意境是一项评价标准和工具概

2、念。一般来说,有意境为优,无意境则劣。经过几代学者在美学、诗学方面的研究与阐发,意境备受瞩目,并成为当代使用频率高且深入人心的思想文化术语。“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核心范畴”,这种论断作为很多论文、论著的理论起点,生发出更多层面的理论阐释,在当代美学及艺术理论研究中,意境理论俨然已经体系化了。中国古代,意境的地位并不突出,自近现代以来,却成为如此重要的审美术语。对此亦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所谓“意境”理论不过是一种“学说神话”。对于“意境论”这种先入为主的理论范式提出质疑:“相较于‘言志’‘缘情’‘比兴’,‘境’‘意境’‘境界’等观念在中国诗学史上并不具有今天人们赋予它的那种重要的思想地位

3、和历史影响,更不是中国美学和诗学的‘中心范畴’”“意境”产生于唐代,佛经翻译事业发达助推了这个术语在唐代出现。唐代各类艺术的繁荣兴盛又为理解“意境”提供了天然的材料,艺术成就辉煌的诗歌,更是可靠的文学阐释基础和语料。“意境”首先就是一个诗学术语,而且是以唐诗为论述对象的。后代人对于意境所做的种种理解,以唐诗的艺术特点为意境的基本内涵,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可以说,“意境”令后人信服,正是因为它产生在一个创作与理论两相适宜的年代,为后人的阐释提供了坚实的作品基础和想象升华的空间。“意境”一词,在目前所见的诗学文献中,是唐代王昌龄《诗格》的首次运用: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4、第16页共16页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情境二。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其中的关键字,一是“境”,二是“思”,三是“意”。  “境”字大约出现于汉末,是“竟”字的引申,表示“界”。南北朝至唐代的佛经翻译过程中,以境对应佛学观念,如玄奘译:“言五境者,即是眼等五根境界。”即色、声、香、味、触为五境,境为识造,即境是由人的意识观想营造出来的,虽然没有实质形体,却可感可知。唐代诗论采纳佛学概念

5、的意蕴,也多用“境”字形容诗意空间。诗歌是思维创造的产物,从感觉、意识、体验中产生,唐人以“境”来比拟诗歌的审美天地,还是很恰当的。  再说“思”字,思即构思,是有意而为的想象。刘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思接千载。”王昌龄话中作诗需经过“用思”“驰思”“思之于心”,最后成篇,正说明了构思是作诗为文的关键步骤。“意”字同样继承了前代用法,远有《易传》“立象以尽意”,近有陆机“恒患文不逮意,意不称物”,刘勰“意翻空而易奇,语征实而难巧”。在这些语境中,意相当于意识、意念、想法。王昌龄《诗格》中频繁使用“意”字,皆不出此范围。以上三个关键字的含义大体已明,再来看王昌龄的三境说。物境指描写具体的物

6、,比如山水诗创作,以真实的自然山水为基础,作山水诗是在心中重新描画山水,以思绪提炼山水的美丽,从而在诗中绘出山水之形。情境,则是抒发欢乐悲愁的感情或情绪,先有所认知,再设身处地去想象,感同身受,就能深刻地传达出这些情。意境与物境、情境并列,也说明意与物、情是并列关系。只不过,物、情的所指非常明确,意的涵指范围却有些模糊,此处约等于物、情之外的意识活动。仅从这一段话来看,物境是对实有的山水进行艺术化描写,侧重于景。情境是对情感或情绪的描写,侧重于情。意境传达的是思索,侧重在事理,要求真实不虚。它们是根据诗歌抒写的内容来命名的,此处的意境确实不能统摄物境和情境,与后二者相比,意境并无明显的优越性

7、。“意境”从唐代发展至今,一直被建构,多方面的因素最终共同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如果以王昌龄三境说中的“意境”为核心语境,那么,构成意境系统的语词单元,以及被意境整合了的同类词汇,都属于外延语境,是“意”与“境”的合理延伸与充分发挥,而被后人归入了一体化的“意境”。当代学者们在建构意境理论史的时候,多数是六经注我的态度,按照自己对于意境的理解进行材料的取舍与归纳,经常把意境的源头上溯至先秦,并串联起魏晋六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