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43186
大小:2.24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20
《一建铁路精讲2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七、轨道养护方案(一)人工整道养护施工方案新铺轨道及改建轨道均要采取人工整道养护施工方案,养护机具有起道机、拨道机、捣固机、轨缝调整器、钢轨钻孔机等。 (二)机械化大养施工方案 对于长大线轨道应先采取人工整道养护方案,然后采取机械化大养养护方案。 主要机械是:机械化大养车(起拨道车、捣固车、稳定车、检测车)。 【案例1C420024-1】 1.背景 新建某单线铁路,设计开通速度160km/h,里程为DK0+000~DKl22+080,线下及线上轨道工程综合工期为14.5个月。轨
2、道工程全线设计为普通有砟轨道,新中隧道内为整体道床,工程概况如图1C420024—l。轨道工程拟开工日期为全线开工后第10个月进行。 2.问题 (1)本项目轨道工程铺架基地宜设置在何处?简述本工程铺轨施工方案、铺轨顺序。 (2)本项目轨道工程铺设至I)K0+000后,业主要求铺设无缝线路,采用基地焊轨,试简述无缝线路施工的主要施工步序及方法。3.分析与答案(1)本工程铺轨施工方案 根据背景线路全长122km,既有铁路接人K82+650,应在东华车站设铺轨基地。考虑隧道工期十分紧张,铺轨施工
3、方案拟订为DK0+000至隧道洞口处采取机械铺轨,在铺轨基地组装轨排;轨道运输的施工方案,DK96+594(隧道口里程)~DKl22+080地段采用人工铺枕。(分析:铺轨工程需综合考虑,首先是进行施工调查,道砟来源、供砟方式,与轨道工程有关的线下工程进展情况及对轨道工程的影响等;本工程隧道采用有砟轨道,且制约工期,故考虑DK96+594~DKl22+080为人工铺枕,与机械铺轨平行作业。)11页 铺轨顺序: 铺轨基地设置在东华车站,机械铺轨顺序根据线下工程施工进度,首先车站向DK0+000方向铺轨,然
4、后铺轨机调头,向DK96+594方向铺设。(2)无缝线路施工背景中I)K0+000至I)K96+594段拟采用换铺法铺设无缝线路,因为此段大部分已经铺设了轨排。 长钢轨在东华站内采用闪光接触焊接,采用长钢轨运输车运至轨道工程前方工地换铺。 无缝线路换铺施工主要施工步序为: 背景中DKl22+000至新中隧道出口,可以采取人工布枕,推轨法一次铺设无缝线路;新中隧道为整体道床,也可以推轨法铺设无缝线路。(分析:因为新中隧道出口至终点线路较短,没有必要二次换铺。) 无缝线路推轨法施工步序为: 【案
5、例1C420024-2】 1.背景 新建某单线铁路轨道工程,设计开通速度160km/h,里程为DKl+100~DK32+080,与既有铁路主体交叉,如图1C420024—2所示。11页 2.问题 (1)简述轨道工程铺轨施工方案。 (2)简述轨道工程铺轨施工方法。 3.分析与答案 (1)铺轨施工方案 铺轨采用人工铺轨方案。先人工铺设底道砟,利用S114省道汽车运输轨料,现场反锚轨枕,人工布设轨枕与钢轨,修建I临时工程线与既有线连通,然后道砟从既有铁路砟场采用列车运至东湾站进人
6、新线,进行补砟整道,整道采用机械捣固的方案进行。(2)铺轨施工方法1)上砟、铺砟:底砟采用汽车运输至路基表面,按线路中桩铺设,底砟一次上足,人工摊铺均匀。面砟按计算数量的95%,用火车运输,在铺轨后的轨道上用专用的车补砟,人工铺平至道床范围内。 2)轨枕道钉锚固:采取现场硫磺砂浆反向锚固的方法锚固道钉,锚固前轨枕底部朝上用黄砂按规定长度堵住锚固孔底部、固定好锚固架及确定好螺栓位置、长度后放人道钉,将熔制好的硫磺砂浆仔细灌人道钉孔(一孔须一次灌满),经过lmin左右的冷却凝固后,取下锚固架。锚固前进行硫磺砂浆
7、的配合比选定试验,求得最佳配合比。 3)布设钢轨、轨枕:钢轨、轨枕等轨道部件由火车运至东湾站,由车站采用汽车运至现场,人工抬枕,按设计的每公里根数散布。钢轨按配轨资料,采用吊轨器沿线路散布,人工抬运落槽。 4)散配件、放垫板:散布配件、垫板前,须将轨枕方正,并将承轨槽面的杂物清除干净,并在锚固孔顶面、道钉圆台及其下部四周涂绝缘防锈涂料,螺纹杆涂机油。11页 5)钢轨连接,上配件:钢轨连接时,根据配轨表控制轨头相错量,并按轨温计算表预留好轨缝。各种配件要安装齐全,位置准确,并及时检查轨距。确认各项
8、指标准确后,拧紧螺栓。 6)整道:整道作业内容包括起道、方正轨枕、串人道砟、调匀轨缝、拨正轨道、全面捣固,填满枕盒,清除散落的道砟,修整道床边坡等。人工整道一般携带撬棍、道镐、起道机、道砟叉、捣固、轨缝调整器、道尺、拨道器及扳手,整道施工队配备液压捣固机4台,按照整道计划,逐步进行整道作业。1C420030铁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进度计划的编制1C420031熟悉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