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ID:37235108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勾股定理(第一课时)_第1页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勾股定理(第一课时)_第2页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勾股定理(第一课时)_第3页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勾股定理(第一课时)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勾股定理(第一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勾股定理(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时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课,勾股定理在初中数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本节课我们主要来探究勾股定理的由来。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3.经历多种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和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4.掌握勾股定理,能够熟练地运用勾股定理由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求得第三边.能根据一已知边和

2、另两未知边的数量关系通过方程求未知两边。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推导的过程内容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内容以及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节的教学分为五步:情境引入——定理探索——定理应用——巩固练习——课堂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的意义。五、教具学具小黑板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模型若干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如图,由4个边长为a,b,c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中间有一个正方形的开口(图中阴影部分

3、),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看到这个题目,学生感到十分的熟悉,这是七年级下册学习因式分解的时候见过的题目。学生们分组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不久得出了答案。分析:因为整个图形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所以S全=c2也可以分割求这个图形的面积S全=4S直角△+S阴=4×ab+(a-b)2=2ab+a2-2ab+b2=a2+b2于是有a2+b2=c2得到了以上一个结论,此时不急于总结结论从而引出勾股定理,因为仅仅一个题目不足以说明问题。于是提出“类似于上面的拼图问题,你们还记得多少。同学们于是分组讨论,另一个类似的拼图问题

4、。 如图,游4个边长分别a,b,c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分析:因为S全=(a+b)2=a2+2ab+b2S全=4×ab+c2=2ab+c2所以a2+2ab+b2=2ab+c2所以a2+b2=c2【设计意图】本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学生按教师事先分好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证法进行研究。每个小组有4名成员,位置相邻,便于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每组推选一位同学代

5、表本组进行学习交流,主要时将本组证法的思路讲清,同时同组同学可以补充或纠错。其他小组此时则通过聆听对他组的证法进行学习。(二)自己总结,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否一般的直角三角形都具有上述特征呢?于是我们得到结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图:我们有a2+b2=c2教师在此基础上介绍“勾,股,弦”的含义,进行点题,结合直角三角形,让学生从中体验勾股定理蕴含的深刻的数形结合思想。【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能独立思考,有强烈的探究愿望,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交流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观点。故本段设计遵循“构建主

6、义”的学习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情景”,在此“情景”中,学生通过“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进行有效学习。(三)勾股定理简单的应用1、例题精讲如图Rt△ABC∠ACB=90。以三角形三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面积分别为S1,S2,S3,试探索S1,S2,S3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因为Rt△ABC中,∠ACB=900所以a2+b2=c2(勾股定理)因为S1=b2,S2=a2,S3=c2所以S1+S2=S3 2、巩固练习(1)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  (2

7、)求下列图中未知数x,y,z的值   3、拓展与延伸(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则另一条边是(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3和4,则另一条边是(3)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m,宽2.2m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4)将梯子AC斜靠在墙上,BC长为2.16米,梯子的长为5.41米。求梯子上端A到墙的底端B的距离.(精确到0.01米)【设计意图】课堂从广义上讲是开放的,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传授学生必要的知识,更要打开学生的思路,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引领学生课后去探索,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当今

8、的网络社会,学生尤其要善于在网上“淘金”,满足自己学习的需要。网上学习必将成为未来的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七、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能谈谈你对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