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芦花荡》和《小石潭记》看文本的解读角度

从《芦花荡》和《小石潭记》看文本的解读角度

ID:37205381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9

从《芦花荡》和《小石潭记》看文本的解读角度_第1页
从《芦花荡》和《小石潭记》看文本的解读角度_第2页
从《芦花荡》和《小石潭记》看文本的解读角度_第3页
从《芦花荡》和《小石潭记》看文本的解读角度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芦花荡》和《小石潭记》看文本的解读角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于纰漏处探真谛——从《芦花荡》和《小石潭记》看文本的解读角度浙江丽水松阳古市中学陈治勇选入教材的文章一般而言都是吹尽狂沙始得之“金”,按理而言该是百无遗漏处,通体皆华美,可是当我们细细品读这些经典时,我们会发现有的“经典”并非如想象之华美,而是百密难免一疏,可这并不影响其“经典”之名,倒成了其“经典”的铁证。从疏漏之中,我们不仅能见到人物形象之栩栩,亦可见到作者隐含其间的心灵隐秘。破解疏漏,探究矛盾,有时是解读文本的一把金锁,享用它,定会柳暗花明,云破月开!下面就以《芦花荡》和《小石潭记》的“纰漏”处来谈谈文本的解读。对于《小石潭记》结尾的意蕴,似乎并未有文章探讨过,连注重文本细读的孙绍振

2、先生在《可欣赏而不可久居——读<小石潭记>》也并未提及,但依我的教学思索,觉得这个结尾大有深意,需要琢磨一番的。《小石潭记》(人教版2008年7月第3版)除去末段,作者按照“出发──览景──回归”的顺序,融情于景,体现了自己的由“乐”至“凄”之情,表达了“寂寥”之心境,可以说是浑然一体。如果除去末段,我们始终看不出作者有“同游者”,更何况文中还有“寂寥无人”为证,于是文末: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这段贸然而至的文字就显得与前文相矛盾,似乎是“狗尾续貂”了。但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吗?作为一篇流传千古的经典散文,其末段如果是

3、“狗尾”,岂能流传千古而不被变更吗?要知道中国文学史上对文章的删改可不是稀有的。这个看似多余的结尾,肯定有它存在的理由。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柳宗元为证明这次游览小石潭之事是真正存在的,所以写下了旁人以为证。但问题是我们纵观“永州八记”,其余“七记”都未曾有类似的结尾,如果这个理由成立,那么柳宗元就不怕其余“七记”被人怀疑其真实性吗?再说,散文是抒写性情的,有必要向旁人证明所记之事是真是假吗?所以这个理由不能成立。那真正的原因何在?沈从文说过:凡是作者想表达的意图,他在文中都已经表述清楚了。孙绍振说过:文本细读,从矛盾处入手,才能揭开文章密码。所以从文本入手,是解决疑难最恰当也最直接的办法。细

4、细品味,这不该是柳宗元的的错误,而是有意为之!关键在于“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句话。此处“寂寥”理解为“寂静”倒不如理解为“空寂”似乎更得当,因为唐顺宗永贞元年,也就是公元805年,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他本人被杀,而和他一起奋斗的朋友则纷纷被贬到边远之地,比如刘禹锡被贬到连州,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一片忠心,却遭遇诽谤、诬陷,被贬谪到瘴气横行的蛮荒之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受连累,来永州不到半年便撒手人寰;自己本处于年富力强的人生阶段,却“行则膝颤,坐则髀痹”;好不容易建立了一个安身之所,却遭遇火灾,家无余储……这些天灾人祸接二连三地降临,怎能不令他忧从中来呢

5、?“寂寥”不仅写出景之寂,更显心之凄凉了,“凄神寒骨”即为佐证。柳宗元前来小石潭为的就是消散自己心中那郁郁的愁苦之怀的,而潭上幽寂之景促动了其悲苦的神经,情因景生,令其“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骨寒”是因为“神凄”,柳宗元再次忘“乐”而生“悄怆”愁怀,深陷于凄寒悲苦之中,景与人融为一体,忘却了他人之存在,故觉“寂寥无人”,此时的“同游者”、“隶而从者”虽在柳宗元身边,却不在柳宗元心中了。而当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时,他的思想已回到现实,此时才重觉还有5人同游,这样,前后似“矛盾”实“不矛盾”了。而且这样的表达更能反衬出作者在游览小石潭之时心里的孤寂悲苦!所以,结尾看似“

6、狗尾”实乃“豹尾”,真可以说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从中也可见作者写作之高明也!在《芦花荡》一文教学中,相信很多教师都会遇到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老师,《芦花荡》里老头子那句‘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有问题,应该写成——“我打他们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才对,是孙犁写错了”以下,我就自己的理解与课堂的实践谈谈对此问题的理解,以期抛砖引玉。对于这个难句的理解,本人以为:一、用常规逻辑理解有错,用情感逻辑理解无错“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这话按照常规思维是肯定有问题的。从逻辑上说,这句话当然有误。但是从老头子的情感逻辑上讲,并无什么错误。老头子在遭遇小女孩的质疑“你这么大年纪了,

7、还能打仗?”的情况下,心急如焚,他觉得自己的尊严和威信受到了挑战,“过于自尊和自信”的性格使得他要急于要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慌乱焦急中,语言出现了错乱,将本来想说的“我打他们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说成了“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但是这恰恰与老头子那过于自信与自尊的性格是相吻合的,从某个程度上讲,这反而能很好地反映他不服老的倔劲和狠劲。相信我们在某些时候也犯过相似的错误。从孙犁创作的角度而言,他写《芦花荡》的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