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而教,润物无声(word03)

不教而教,润物无声(word03)

ID:37203350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9

不教而教,润物无声(word03)_第1页
不教而教,润物无声(word03)_第2页
不教而教,润物无声(word03)_第3页
不教而教,润物无声(word03)_第4页
不教而教,润物无声(word03)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教而教,润物无声(word0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不教而教,润物无声——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有感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万如生内容摘要:《文化生活》的教学不能囿于课堂,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通过组织一定的课外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笔者通过多年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这不仅可以丰富同学们的精神生活,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启迪思维能力,还能净化心灵,提升修养,并对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促进作用。作者在后记中还探讨了组织学生外出活动与重视安全教育的关系。关键词:文化生活生活教育博物馆三维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进程中,文化建设事业起步较晚,文化学方面的理论积淀也相

2、对不足,其内容远不如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方面的内容丰富。而《文化生活》又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相对“年轻”的一员,不少老师此前对文化学方面的知识接触并不多,对文化现象关注也不够,已有的参考文献、教辅资料也显得相对匮乏……这些都使得《文化生活》课程讲授面临着不少难题,一些老师在《文化生活》教学过程中囿于课本知识讲授,忽视课外材料的补充,他们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主要还是阅读和背诵教材,这种“就书讲书”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本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知识传授过程变成了索然无味的“填鸭式”灌输过程,从而大大削弱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效果。面对上述现象,如何丰富和充实《文

3、化生活》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从而使教学更具有时代性、现实性和实效性,更富有文化气息?这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心社会,是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在生活中教育,在活动中教育,则是贯彻这一原则和要求的有益尝试。海安县博物馆就坐落在我们学校的对面,毗邻的地理位置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教学过程中为什么不利用家乡的文化资源,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呢?在连续几届高二《文化生活》教学过程中,我都带领同学们走出校门,走进博物馆参观游览。在

4、博物馆这一“文化长廊”里,同学们观赏和触摸、倾听和交流、体验和感悟……通过参观游览,他们的视野开阔了,体验加深了,课本知识得到了巩固,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这就起到了“不教而教,润物无声”的作用。一、加深感悟,培养审美情趣海安县博物馆,馆址设在民国时期江苏省省长、爱国老人韩国钧(紫石)先生故居内。这是一组保存完好的晚清建筑,青砖小瓦、火巷回廊,火车车厢式小花厅是当年韩国钧先生倡议召开的“联合抗日座谈会”会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有其个性同时又具有共性。走进博物馆,同学们欣赏了晚清古建筑的典雅艺术,感悟了韩紫石老人

5、的爱国情怀,领略了青墩文化的迷人魅力,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具体的感知和更透彻的领悟,这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还提高了他们的文化鉴赏能力。1.观赏传统建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博物馆里的传统建筑,对同学们来说无疑成了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同学们在参观游记中写下了感悟:“暗红色的大门,深沉而质朴,典雅而大气,厚重而深遂。二门朝东,取‘紫气东来’5之意,青砖之间以糯米汁浇筑,用手抚去竟无缝隙,不禁感叹建筑技艺的精致。整个韩公馆的布局严谨,各部分渐次分隔,从前往后地势进一步抬高,取‘步步高升’之意。这一系列的

6、构造格局,看似有些唯心,但无不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中寓意‘吉祥’的祝福心理。”——陈华艳同学“韩紫石故居沿用的是徽派、扬派的建筑风格。一进门,即可看到‘门当’、‘户对’这一传统建筑的标志。‘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在故居中得到了完美呈现。这让我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区域性特征,真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周悠同学“这里不仅有粉墙黛瓦、沧桑岁月的印记,你可以欣赏到具有西洋风味的火车车箱式小洋房,设计的精巧、制作的精良,以及先进的地暖系统,都会让你叹为观止,原来传统与现代可以有机融合,原来民族的与世界的可以相映生姿。”——沈玲玲同学2.品鉴传统文艺中国传统文艺,是

7、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培、黄晶晶、季敏雁等同学对博物馆中的书法、绘画多有赞美之词:“客厅中‘魏公间气’、‘潞国精神’的匾额与陈列柜中展出的书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要感谢文字这一文化的基本载体,而汉字则让我们这些中华子孙有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不禁为能使用这样美丽的文字而骄傲。”“韩公偏爱颜体,《永忆录》、《汉魏西域沿革图》都体现了他精湛的画艺和遒劲有力的书法技艺。”3.感受民族精神韩国钧(1857-1942),字紫石,苏北海安镇人。清末举人,著名贤臣,曾两任江苏省长。抗战期间,他以高龄之身乡居问政,奔走呼号,致力于“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