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治及其戏曲活动之历史意义的再探讨

余治及其戏曲活动之历史意义的再探讨

ID:37182146

大小:460.3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1

余治及其戏曲活动之历史意义的再探讨_第1页
余治及其戏曲活动之历史意义的再探讨_第2页
余治及其戏曲活动之历史意义的再探讨_第3页
余治及其戏曲活动之历史意义的再探讨_第4页
余治及其戏曲活动之历史意义的再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余治及其戏曲活动之历史意义的再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4卷第4期中国戏曲学院学报Vo1.34.No.42013年11月JournalofNationalAcademyofChineseTheatreArtsNovember,2013余治及其戏曲活动之历史意义的再探讨胡瑜摘要:余治是戏曲禁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案例。他是江南地区人所共知的“大善人”,更是促进慈善体制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的重要人物,禁毁戏曲、《庶几堂今乐》的创作与家班的组织等系列戏曲活动,无不出自于他的慈善视野。已有的研究或立足于意识形态的批评,或拘泥于戏曲与文学的研究视域,所论皆存偏颇之处。深入余治的时代文化氛围,联系其慈善事业的追求,可以认为《庶几堂今乐》应当被视为现代“教育戏剧”

2、的滥觞。关键词:余治《庶几堂今乐》京剧文学教化剧教育戏剧余治在生前身后所获得的“知名度”,并非源自将《西厢记》、《水浒传》视作“诲淫诲盗”之作而行传统儒生之于科举仕途上的成功,也不是如多数文禁毁之举进行抨击,指斥余治为封建“卫道士”,甚人在诗、书、画等才艺上的特出表现,而是因其仅仅至就此忽略或者全盘否定其在戏曲发展进程中的凭借附生的身份坚持了五十年的慈善事业。“大江积极意义。不过,最近出现的三篇专论余治的文南北无贤愚疏戚,目之日余善人”,表明他在有生章,则开始表达出了深入历史语境、客观评价余治之年已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近两三年的研究思路,认为余治对于“今乐”理论的阐发对于学界有关余治的

3、研究(尤其是在有关明清的社会、包括京剧在内的古典戏曲的现代转型具有一定的历史方面)呈现出了趋热的势头,获得了较为突出启示意义。但论者的写作重心均着力于理论建的成绩。如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的王卫平、黄鸿山两构,尚未较多地涉及余治所置身的地域文化品格,位学者,在他们有关清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的系列他与众师友弟子的交游关系,以及他毕生从事的慈研究中,对余治及其慈善活动的背景、内容与影响善活动对于戏曲创作与家班组织的巨大影响。因就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他们认为余治由于“家世寒此,对于余治及其戏曲活动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的微,科举之途更是屡遭挫折”,才转而“以慈善事业研究。作为自我实现的主要途径”,而“正是慈善事业

4、给了一、“经世”思潮与无锡的“士风”与“曲风”他另一条实现‘显亲扬名’理想的途径”。并指出余治与袁黄、彭绍升、潘曾沂、冯桂芬、谢家福等“均嘉庆十四年(1809),余治出生在江苏无锡。作为江南地区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处于为余治出生与长期生活的乡土,无锡至少有两方面慈善系谱的结节点上⋯⋯(他们)不断丰富慈善事的人文传统值得注意。首先,无锡曾在明末孕育出业的内容,从而使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一脉相承,了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的东林文士群体,他们“一形成传统,同时还起到了对其他地区慈善事业的引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凝聚出了对于历史领、垂范作用”。他们的论述为余治的戏曲研究提有深远影响的东林

5、精神。东林人留给历史最深刻供了文学以外的重要视角。的印象,就是他们认为“最被困扰或最为关注的现相比之下,戏曲研究领域对于余治的研究则略实问题就是道德伦理问题”,“认为要拯救危局、解显不充分,这或许与清代戏曲研究的相对滞后、尤决危机,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复兴道德,并以宗教般其是清代京剧文学研究的薄弱有更大的关系。有的热情去以道德济世”——这种强烈的现实关怀关余治及其戏曲活动为数不多的研究又往往置身与济世情结,是构成东林精神最深厚的底蕴。至于现代与传统相互对峙的意识形态语境中,就余治“17世纪,无锡东林党人倡导‘党派’意识,在l8世基金项目: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

6、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DB12。作者简介:胡瑜,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戏曲史、戏曲文学。·82·第34卷第4期胡瑜:余治及其戏曲活动之历史意义的再探讨纪转为常州庄、刘两族的以今文经学为基础的革新及其此前在里中所为之善举极为认同,遂欣然为之主张”。除庄、刘两氏之外,东林精神还在钱维城、撰写合传,日:“二公笃行硕德,虽未获自显,而令子孙星衍、洪亮吉、赵怀玉、李兆洛等清中期常州著名治克自振拔,为吾党重。其益励所学,立身行道,上的文人群体中得以延续,由赵怀玉“至今犹说东林慰先人,显亲扬名,于是乎在。”叭‘为吾党重”说明而功”的慷慨诗情即可见一斑。其中,尤其是李兆

7、立之年仍在科举上毫无斩获的余治仍然可以凭借洛,将东林精神与时代的新需求进行了两相呼应,“立身行道”为一地的文士阶层所推崇;而且,立足不仅“继承清初顾炎武博学与致用相结合的学于道行完善的自我修养,不仅可以使自己有立身之风”哪,更以其“学无不窥,莫测其际,近代通儒,一人地,亦可以“上慰先人,显亲扬名”,实现其时人生所而矣”的学养,将“致用”、“实学”逐渐推行于当下追求的最高价值。当然,李兆洛出此言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