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164350
大小:2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9
《新课程下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下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浙江省海盐县天宁小学王辅英摘要:目前阅读教学在“自主学习”方面出现了不少误区,主要体现在把“自主学习”当成“自己学习”、“自由学习”。教师充当课堂教学的“召集人”、“旁观者”、“捧场人”笔者从自己教学实践中,结合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民主教育思想,认为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引导。一、创设信息交流情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拐杖”。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解决问题。三、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提高能力。四、创设
2、自主选择情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关键词:自主、交流、问题、活动、选择、帮助、引导、发展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许多同行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力图让自主学习在语文教改的百花园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我在听课调查中发现,目前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面出现了不少误区,主要体现在把“自主学习”当成“自己学习”、“自由学习”。教师充当课堂教学的“召集人”、“旁观者”、“捧场人”。笔者从自己教学实践中,结合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和陶行知
3、先生的倡导教学民主教育思想,认为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创设信息交流情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拐杖”。现代社会是高科技发展社会,信息化社会,一个人的知识获得不能光靠课本,而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去收集大量信息资源来充实自己,学到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一般上新课前,我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在预习中先提供学生一些能获取与课文内容有关信息的书籍和网络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有时把教师用的参考资料也借给学生看。如:上《海底世界》一文时,我让家里有电脑的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海洋生物、海底景色、矿产等方
4、面的资料,没有电脑的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十万个为什么》、《生命》、《百科全书》等科普书。学生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后,我又让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归类,把描写景色归一类,描写动物归一类,描写矿植物归一类,挑重点内容跟同学交流。由于学生做好了课前的收集,处理大量的信息,所以上课时对课文中“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部分内容理解深刻到位,还补充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并且模仿课文写法写成文章,还在课堂上“当导游”即兴表演介绍,课堂发言非常积极。我认为课前提供信息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但课后创设信息交流环境也很重要。
5、有时课文上完后,我也布置学生看课外书,拓展延伸课文内容。如:学习“气象学家竺可桢”一文后,我让学生课外去看一些有关介绍竺可桢方面文章。学习课本上描写春天的两首古诗后,我让学生课外去阅读、背诵一些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平时,我利用午间读报课时间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中摘录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和收集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从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
6、平时老师做个有心人,为学生交流信息创设环境,让学生把课堂掌握的阅读技能自主地运用到阅读实践中。这样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拓宽了学生阅读面,积累了大量感性素材,将阅读、写作、说话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解决问题。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是每事问。”怎样让学生肯问,并且问得巧?教师就要善于创设“探究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质疑解难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起
7、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对所学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并发挥自主意识,在不断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寻找新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让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充分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或有异议的地方,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重点选择有价值的质疑题,组织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并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摆观点,讲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我上《气象学家竺可桢》一文时,先出示课文第4
8、自然段,即竺可桢的几则日记,让学生反复读。学生读完后提出许多问题:(1)、竺可桢为什么要给大自然写日记?(2)、他为什么写得这样确切?(3)、文中的省略号为什么不是六点而是十二点?(4)、他到底写了多少日记?带着这些问题,我又组织学生学习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在文中找答案,在课外书上找答案。有的学生说,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