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161527
大小:450.6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5-11
《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讲人:韩良http://www.ccdrc.gov.cn/经济论坛吉林银行培训教程2主要内容——一、国家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概述我国税制二、国家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概述中央银行背景知识——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三大支柱国家规划: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财政政策:由国家财政部制定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一、国家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概述财政定义:主体—政府;行为—收支;来源—社会(国民收入);用途—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经济、监管(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有资产)税收作用:社会分配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一、国家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概
2、述国债性质:预期的财政支出、延期的税收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解经济指标:余额、当年发行总额、当年到期总额国债限度=国债余额/GDP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国债依存度=当年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财政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财政政策工具国家预算财政收支收:税收、国债(挤出效应)支:政府购买(即公共支出:政府投资、政府消费)和转移支付(社会保障、财政补贴)一、国家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概述一、国家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取向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增税、节支—减少总需求(投资、消费)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张性—减税、增支—扩大总需
3、求稳健的财政政策中性—总量不变、结构优化一、国家财政政策——我国税制税收是财政的基础,是财政政策最主要的工具。1、我国的主要税种行(为税):以特定的行为为课税对象,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屠宰税商(品税):以货物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因此又称流转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关税所(得税):以个人和团体的所得为课税对象,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以资源为征税对象,包括资源税、土地使用税财(产税):以财产为课税对象,如财产税、遗产税一、国家财政政策——我国税制2、我国的税收结构2007年,我国税收中增值税比例为31.2%,营业税比例为12.9%
4、,关税比例为11.7%,消费税为4.5%,四项之和为60.3%,是第一大税源;所得税比例为22.7%,是第二大税源。由此可见,我国税收结构以商品税(流转税)为主要税种。一、国家财政政策——我国税制3、我国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1994年,朱镕基总理主持完成了分税制改革。参考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税制,实行国、地税分开,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中央财政拿大头,地方财政拿小头,一则体现中央集权,二则集中财力办大事,三则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积极性国税以流转税为主,适应数量型而非效益型的经济运转模式预计理想的税负比例(财政收入/GDP)为14-18%一、国家财政政策——我国税制4、当前税制存在的主要问
5、题(1)税负过高2007年全国GDP24.7万亿,财政收入5.13万亿,税负比例为20.7%北欧、德国均在50%左右国家财政有高额隐性收入,如国有企业未分配红利、国有资产增值、国有股转让利润等等个人对货币资本的占有率很低。目前储蓄存款比例,居民占37%,为历史最低,政府占27%,企业占36%(以国企为主)。由此推测,国家以各种方式持有的经济要素比例应在60%左右,其所真正占有的产出,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也应在60%左右1990-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2%,2007年约为40%,60%为政府和企业所得2006年中央政府股权分置改革,将三十年改革红
6、利大量收入囊中一、国家财政政策——我国税制(2)税收增长过快近10年来,GDP平均增幅10%左右,但财政收入平均增幅23%左右,去年达到了28%2008年,预计GDP增长2.1万亿,增幅8.5%;而财政收入增长0.92万亿,增幅18%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以流转税为主要税种,它以货物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税收额由每次流转额和流转次数两个因素决定,而非终端产品产出额决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链条不断延长,流转次数不断增加,税收增长肯定高于GDP增速。一、国家财政政策——我国税制(3)分税制造成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国税、地税分税,中央、地方分灶吃饭。由于国税收入高
7、,国家财政很富有(2007年财政收支比预算盈余3000亿);而地税收入低,地方政府入不敷出,基层财政上实际上已经破产以长春为例,2007年全口径财政收入280亿,地方留用只有93亿,占33%;今年预计财政收入375亿,地方留用120亿,而今年城市建设预计投资就达105亿一、国家财政政策——我国税制(4)分税制造成地方经济无序发展地方政府为保证财源,采用外延式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铺摊子、上项目,造成了区域内和区域间无序竞争,产业严重趋同化。由于缺乏统筹协调机制,许多大中城市都是以汽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