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分层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分层教学

ID:37159146

大小:1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9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分层教学_第1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分层教学_第2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分层教学_第3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分层教学_第4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分层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分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分层教学教育发展目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我国也一直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学生的个别差异(如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及学习兴趣等),对学习效果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学有余力,有的学生学得吃力。假如我们采取对所有学生都统一的标准,那么好的学生就能快速完成任务,然后无事可作,而成绩差的学生则不能及时跟上,最后丧失兴趣。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办法就是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要求我们既要统一教学进度,又要对同一知识点设置不同的掌握目标,努力

2、做到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面发展。下面是一些具体措施:一、将全体学生分层分组学校里不是生产统一的产品,我们应该综合学生的数学成绩、上课接受掌握能力、注意力、智力等情况,按1:2:1的比例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部分,而且把各个部分的学生合理安排,按3-4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由一名小组长负责管理。教学期间,可以根据情况变化而随时更改分组,当然,分组可以是同层分组、异层分组,还可以是混合分组,分组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难易、课的类别。二、具体课堂中的分层(1)掌握目标的分层掌握目标,我们

3、不妨依据“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①层次为最低要求;②层次为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③层次为教材基础上的适当提高和加深。如我在上《时间跨度计算》时,在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是如下分层的:③层同学:能正确熟练地掌握小时、分钟的进率并进行换算。②层同学:能正确计算出某一时间点到另一时间点所经过的时间。①层同学:能正确计算时间跨度,也能从时间跨度和一个时间点推算出另一时间点。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热爱数学的兴趣。这就能够更好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知识起点

4、的关系,让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教学,还可消除差生在学习上的障碍,让成绩好的同学得到更好的发展。(2)提问的设计分层。教师对课堂提问要充分考虑各项因素,所提出的问题必须与接近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点,应该让学生想一想就能解决,而且提问要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还要在新旧知识的关联上作好铺垫。为保证各层次学生在教师提问中都获得均等的学习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问题分成了上、中、下三层,其中较易的问题以复习、基础为主,面向③层学生;中层题则面向②层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必须通过比较

5、、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则面向①层学生。如我在教学“有一包糖不论是分给18个人,还是分给48个人,都正好分完,这包糖至少有多少块?”时把这类问题交由③层、②层学生回答;如果把上题中的“正好分完”改成“都剩3块,这包糖至少有多少块?”则交由①层学生回答。这样不仅提问面扩大了,而且与回答问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接近了,符合各层学生的真实水平,所有学生都愿参与课堂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的课堂也因此而生动活泼起来。a)小组学习的分层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和各种学习水平也是十分难得的资源。教师

6、要有效利用好这些资源,让课堂教学的优势得到更大发展。教师集中研讨学生的共性问题时,既可按①—②—③层的顺序提问学生,让学生相互补充、完善,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也可以先要求③层学生示范作答,再提出同一问题或相似问题让①、②层学生模仿回答;也可让③层学生负责作业检查、辅导督促①层学生完成练习等职责,还可制订“值日小老师”制度,让个别“小老师”在课堂上离座巡查,为其他学生提供帮助,以缓解学生人数过多而教师指导时间有限的矛盾。我们还要在课堂内外强化学生的小组竞争意识,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让组内学生能接

7、纳①层学生,而且都能把帮助①层学生提高作为每个人的一项职责。(2)课后作业的分层课后练习题的各种层次,要表现在数量上(如知识的多少,思维能力的多少等),更要体现在质量上(如知识的深浅,思维能力的强弱等)。在设计具体作业时我的原则是“两类三层”,“两类”是指作业题有“必做类”和“选做类”两种,“三层”指教师应对学生练习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性的练习题,是必须做的;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达到②层学生的能力极限;第三层次是综合题,可列为选做题。如思考题“一辆客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45千

8、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A、B两地的中点18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为三个层次:即做出“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为低层次,如果学生能分析到“这时刚好离A、B两地的中点18千米中所说的离,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并且列式做出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则为中等层次,如果学生能同时做出“45×2.5=1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