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价值观与当代社会

孔子价值观与当代社会

ID:37154603

大小:595.1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5-11

孔子价值观与当代社会_第1页
孔子价值观与当代社会_第2页
孔子价值观与当代社会_第3页
孔子价值观与当代社会_第4页
孔子价值观与当代社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价值观与当代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子价值观与当代社会主讲:朱人求教授一、孔子的生平与著作孔 子孔子(前551.9.28-前479.4.11),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2006年9月23日,中华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向海内外发布孔子标准像。吴道子孔子行教图(一)孔子的生平“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用自生长的观点来看,哲学史是一种精神性的生命史,由隐藏着的丰富性展开为逐渐显示出自己的丰富性,但是,这种生命并不纯粹由时间来进行压迫,它的力量是一种表现思想活力的

2、逻辑力量。最初的思想犹如种子,借由逻辑去延伸,其生命渐渐显露,展现个人难以想见的图景。(二)孔子的精神修养发展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夫子自道:《论语·宪问》:“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学”,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学。《论语》中孔子说:“志于道。”(《述而》)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孔子的志于学,就是志于这个道。我们现在所说的学,是指增

3、加知识;但是“道”却是我们用来提高精神境界的真理。孔子还说:“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时候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他说四十而不惑,是说他这时候已经成为知者。因为如前面所引的,“知者不惑”。孔子一生,到此为止,也许仅只是认识到道德价值。但是到了五十、六十。他就认识到天命了,并且能够顺乎天命。换句话说,他到这时候也认识到超道德价值。在这方面孔子很像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觉得,他是受神的命令的指派,来唤醒希腊人。孔子同样觉得,他接受了神的使命。《论语》记

4、载:“子畏于匡,曰:‘……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有个与孔子同时的人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八佾》)所以孔子在做他所做的事的时候,深信他是在执行天的命令,受到天的支持;他所认识到的价值也就高于道德价值。不过,我们将会看出,孔子所体验到的超道德价值,和道家所体验到的并不完全一样。道家完全抛弃了有理智、有目的的天的观念,而代之以追求与浑沌的整体达到神秘的合一。因此,道家所认识、所体验的超道德价值,距离人伦日用更远了。上面说到,孔子到了七十

5、就能从心所欲,而所做的一切自然而然地正确。他的行动用不着有意的指导。他的行动用不着有意的努力。这代表着圣人发展的最高阶段。(二)《论语》的结集1.从经学思想史的角度看,《论语》一书的性质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同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同《论语》的结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解释学的观点,文本的编纂、结集实际也是一种理解活动。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辑而论纂”,无疑是对孔子思想一次系统的认同和理解,由此确立起早期儒学的价值观。而《论语》作为这一理解活动的记录,便在经学思想史上具有了特殊的地位。2.关于《论语》的成书,历史

6、上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汉唐学者一般认为《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结集而成,结集的时间当在孔子去世后不久,其中讲得较具体的,是《汉书·艺文志》中的说法:《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3.有子、曾子与《论语》有子是孔门弟子中较早立派者,曾被子夏、子张等人推为孔子的接班人,在儒家内部一度具有重要地位,由于《论语》的结集开始较早,那么,很有可能,有子就是其最早的主持者。至于曾子,也是孔门中颇有影响人物,由于他在孔门弟子中年龄较轻,去

7、世较晚,曾在结集的后期起过重要作用,《论语》一书可能就是完成于其弟子之手。《论语》中孔门弟子一般称名或字,而他二人称子,可作为其特殊身份的证明。二、孔子的价值观二孔子的价值观(一)仁(二)礼(三)和(四)信(一)孔子仁学1、仁者爱人。2、克己复礼为仁。3、为仁由己。4、“仁”不但要克己,要推己及人,而且还要把道德推行于天下。5、孔子的仁学,是上承尧舜、周公等先哲圣贤而来,是中国心性论的真正开端。1.仁者爱人孔子认为人性都是相近似的,其所以相去甚远,只是后来习染造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既然人性都是相

8、近的,我所欲的,也是别人的所欲;我所不欲的,也是别人所不欲的。人生下来,其本性都有向好的一面,因此要为自己向好着想。孔子要求人不但为自己好着想,同时也为别人好着想,这种推己及人便是“仁”,便是爱人了。“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