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4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2)

《17.1.4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2)

ID:37147137

大小:19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9

《17.1.4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2)_第1页
《17.1.4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2)_第2页
《17.1.4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2)_第3页
《17.1.4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2)_第4页
《17.1.4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2)_第5页
资源描述:

《《17.1.4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7.1.4勾股定理习题课》教学设计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第4课时复习课。2.设计理念本设计以“活动----参与”教学法为主,辅之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以问题为主线,练习为核心,活动为载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引导其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应用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应用价值,逐步树立科学探索精神。体现“人人学有价值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整个数学设计流程突出以学定教,体现“设计问题化

2、,过程活动化,活动练习化,练习要点化,要点目标化,目标课标化”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直观、动态功能,丰富教学可视性材料,增大课堂容量,优化教学结构,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3.知识背景分析本章所研究的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数学中几个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他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用途很大,它不仅在教学中,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中也被广泛的应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

3、理。由于勾股定理反映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它也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同时由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能够把形的特征(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转化成数量关系(三边之间满足a2+b2=c2),它把形与数密切的联系起来,因此,它在理论上也有重要地位。本节课是勾股定理的第4课时,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勾股定理,并能灵活的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数学问题和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4.学情背景分析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勾股定理的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勾股定理,并能灵活的运用勾

4、股定理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鉴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的积累本节课以学生练习与合作探究为主,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指导、点评。5.学习目标5.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一些典型题目的思考、练习,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勾股定理有关计算,深入对勾股定理的理解。2.熟练地掌握勾股定理,并能灵活的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5.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一些题目的探讨,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2.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5、感受数学定理的美。2.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数学理念,重点是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6.重、难点6.1重点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数学中实际问题。6.2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应用。7.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7.1教法选择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本节教学以“活动----参与”教学法为主,辅之小组合作、交流讨论。7.2学法指导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本课的教学,倡导学生尝试学习、探究学习、合

6、作交流学习。8.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8.1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8.2学习资源:教材、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等。8.3学具准备:常规学具。9.教学评价设计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本节教学中,将即兴评价与概要性评价相结合,力求在评价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评价方式为:随堂提问、练习反馈、作业反馈。10.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境师生行为及课件展示设计意图及媒体应用分析一、复习回顾: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7、2.符号语言如何表示?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活动】1、学生解答,2、学生评价交流。【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复习了勾股定理.对本节课的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的问题打下了基础.【媒体应用分析】课件展示问题,温故而知新。二、知识应用例1、在Rt△ABC中,(1)∠C=90°,AC=9,AB=41,求BC(2)∠A=90°,AC=4,AB=5,求BC(3)∠C=90°,BC=,AB:AC=2:,求AB,AC变式练习:在△ABC中,AB=15,AC=20,BC边上的高AD=12,求BC的

8、长。【教师活动】1、教师投影出例1,让学生观察,思考.  2、  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思考问题。【学生活动】1、思考证明方法;2、交流学习成果。【教师活动】1、教师投影出变式练习,让学生观察,思考.  2、  引导学生观察,能否求出BC的长.    3、在学生交流之后, 教师做出点评并扮演计算过程.【学生活动】1、学生讨论出思考题的结果.  2、学生尝试说出解题思路.小组交流,多个学生叙述.  【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