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16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ID:37141739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8

16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_第1页
16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_第2页
16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16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2015(上)武鸣县城厢镇中心学校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人:罗田复备人: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审核人黄雪江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课时2课时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老师评价: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分钟)2.预习(分钟)3.探究(分钟)4.展示(分钟)5.小结(分钟)6.测评(分钟)学习目标: 1、理解物候学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2、品味文章准确严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学会正确判断文章的说明方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知识链接:1.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2.名词解释物候:主要指动植物

2、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一般为通俗的韵语形式,便于记忆,对于传播生产经验和农业气象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作用。如华北黄河流域一带关于播种和收获的农谚有:“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

3、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3.常见农谚: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泥鳅静,天气晴。猪衔草,寒潮到。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一、预习1、给加线的字注音萌发()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区域()纬度()2.阅读课文,分别用一两句话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3、品味语

4、言:圈点勾画,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分析语言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1、修辞的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2、遣词造句的角度;)如: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2、“燕子翩然归来。”“翩然”一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二、检查预习并分享预习收获三、合作探究1.品味说明语言: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

5、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3)、植物的抽青、发芽等物候现象……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情况。2.判断说明方法。试从文中找出句子并加以判断。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四.检测(一)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诗文中的现象的理解。1.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郭

6、沫若(二)阅读下边的语段,回答问题。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②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③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④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⑤这叫逆温层。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⑦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⑧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

7、,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2.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3.第一段第⑧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第一段②—⑧句可分为两层,③—⑧句为第二层,为什么详写这一层?5.第二段第②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么?6.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是因素,后者是___________因素。(选择填空:空间、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