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066330
大小:9.45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9-05-16
《苏木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的物质基础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921分类号:R917密级:公开学校代码:11065学号:2015020994学术硕士学位论文苏木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的物质基础研究作者姓名邵延琳指导教师刘坤教授王威教授学科药物分析学培养单位药学院答辩日期2018年05月17日苏木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的物质基础研究摘要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以高血糖为特征,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二羰基化合物水平显著增高,二羰基化合物是一种高度反应性毒性化合物,可以加速体内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的发生。而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2、glycationendproducts,AGEs)及其受体RAGE在糖尿病并发症,特别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有效的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生成AGEs,寻找高效低毒的AGEs生成抑制剂是当前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课题选择了富含高异黄酮类化合物的豆科云实属植物苏木CaesalpiniasappamL.为研究对象,对其干燥心材部位进行研究,以探讨高异黄酮类化合物与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的关系。采用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筛选体系,研究苏木心材中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的有效部位,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苏木70%
3、乙醇提取物和大孔吸附树脂各分离部位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30%分离部位的抑制活性作用最强。综合运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从苏木大孔吸附树脂30%分离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综合运用化合物理化性质、质谱(ESI-MS)和核磁共振波谱(1H-NMR、13C-NMR、HSQC、HMBC、1H-1HCOSY和NOESY)等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巴西苏木素(1),原苏木素B(2),原苏木素A(3),苏木酚B(4),原苏木素E-1(5),原苏木素E-2(6)。采用课题组建立的二羰基化合物捕获模型
4、,发现苏木单体化合物巴西苏木素和原苏木素B的浓度为1.6mmol/L时,对二羰基化合物的捕获率分别为95.16%和91.65%,具有较高的捕获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捕获率明显增加。因此建立了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结合半制备液相色谱快速分离制备苏木中巴西苏木素和原苏木素B的方法。以巴西苏木素和原苏木素B的纯度和收率为指标,优化了10%有效分离部位中目标化合物快速分离制备条件,最佳的半制备液相色谱条件为色谱柱:MegresC1(8250mm×20.0mm,i.d.,10μm);流动相:甲醇∶水=25∶75(v∶v);进样体积:300μL
5、;样品浓度:100mg/mL;流动相流速:6mL/min;检测波长254nm和280nm。在此条件下,制备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巴西苏木素的纯度为96.7%,收率为95.1%;单体化合物原苏木素B的纯度为99.9%,收率为83.6%。本论文优化了95%分离部位的分析条件,探讨了不同厂家的色谱柱、不同比例及不同pH的流动相对色谱峰行为的影响。发现最佳的高效液相分析条件为色谱柱:MegresC18(250mm×4.6mm,i.d.,5μm);流动相:甲醇∶水=50∶50(v∶v);IpH=5.6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54nm
6、。根据得到最佳的分析条件,指导半制备高效液相分离制备,从中分离得到一个化合物,对照参考文献数据鉴定为brazilein(7)。本课题较系统地对苏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依据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模型和二羰基化合物捕获模型,首次发现了苏木提取物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的物质基础,并初步推测该活性是通过捕获二羰基化合物的途径起效。为今后苏木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低毒AGEs抑制剂创新药物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硕士研究生:邵延琳(药物分析学)指导教师:刘坤(教授);王威(教授
7、)关键词:苏木;高异黄酮;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糖基化终产物IIMaterialbasicofCaesalpiniasappanL.ontheinhibitingactivityofproteinnon-enzymaticglycosylationAbstractDiabetesMellitus(DM),characterizedbyhighbloodglucose,isanendocrinemetabolicdiseasethatseriouslyendangershumanhealth.Studieshaveshownthatdica
8、rbonylcompoundsweresignificantlyhigherinthebloodofdiabetics.Dicarbonylcompoundsarehighlyreactivetoxiccompounds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