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第一部分: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

ID:3705693

大小:5.97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7-11-23

第一部分: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_第1页
第一部分: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_第2页
第一部分: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_第3页
第一部分: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_第4页
第一部分: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刘健教授主任医师博导什么是中医“治未病”?治未病思想发端于我国的《黄帝内经》,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一思想的伟大意义在于将“治未病”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强调:未病先防对于健康无病之人,重在养生调摄,预防疾病的发生。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贼邪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已病防变依据“阴阳互根和互相生克制化”的哲理,有目的地去扶持和调动尚未患病但与已病的脏器或组织有关联的脏器或组织,也就是让自身健康的脏器或组织去对抗和平衡已病的脏器或组织。

2、这也就是中医所谓的“上工不治已病而治未病”。瘥后防复《伤寒论》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还有清代名医叶天士所强调的“先安未受邪之地”等等。中医“治未病”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以及“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这种中医“治未病”思想正是上述医学目的,而且中医“治未病”已有近两千年了,在理论与实践上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孙思邈《千金要方》指导人们“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病。医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

3、强调“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证治心传·证治总纲》曰:“欲求最上之道,莫妙于治其未病”,申言养生防病是医学的主要目的与功能,这种医学观贯穿于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之中。世界卫生组织(WHO)1996年在名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指出了21世纪的医学将有重大转变.疾病医学健康医学重治疗重预防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整体治疗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心身综合治疗生物治疗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强调“治未病”是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个体治疗整体治疗重视病人自我保护强调医生作用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与实践目标的健康医学21世纪的医学将不再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一个较长时期以来,治未

4、病的医学思想逐渐被淡化,甚至被“治已病”所取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治疗已病是消极被动的,是对医学主体功能的削弱与颠倒。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实践意义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意义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生保健体系一、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源远流长“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黄帝内经》:“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

5、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医养生文化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也讲了很多养生理论,有养性、退居等专卷,涉及:老年生理心理居住环境精神情志适度活动服食药饵等七个方面汉代华佗的五禽戏,根据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创造,演变为后来太极拳一类的健身方法。魏晋南北朝时,养生家与医学家结合。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主张调神养形、“小炷留灯”。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盏灯,生命的源泉是油。李时珍《本草纲目》在药物分类里,提出耐老、增年、轻身、益寿等概念中医养生文化另外《老老恒言》、《千金方》、《养性延命录》等古代文献中的养生内容也十分充实。二、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

6、保健体系意义重大目前医学科学在世界水平上不能解决的问题SARS艾滋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恶性肿瘤预防更比治疗重要随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亚健康人群增多,“欲病”成为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预防为主的医学理念转变,为中医治未病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治未病所体现的医学学术优势,有利于中医学优势发挥,应当是中医学发展的着力点。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的建立不仅具有丰厚的理论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和科学内涵;不仅能促进人类健康,提高人民生存质量,而且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我们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体现民族特色发挥领先优势。更有利于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7、、普及宣传科学养生健身理念、祛除邪教、崇尚科学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净化社会环境、改善生存质量,使中华民族以优秀的品质、健康的体魄、高尚的心灵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在全面继承古代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理论精华的基础上,系统总结现代中医养生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充分利用中医药的资源、文化和科技优势,创建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的、集药物保健、饮食保健、心理保健、运动保健、住宅保健为一体的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