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有效教学

创设情境 有效教学

ID:36983773

大小: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4

创设情境     有效教学_第1页
创设情境     有效教学_第2页
创设情境     有效教学_第3页
创设情境     有效教学_第4页
创设情境     有效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设情境 有效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设情境有效教学【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教学原则方法【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版)》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创设问题情境,要遵循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三个方面加以论述。《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版)》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学习数学

2、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从以上的文字可以看出: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情境教学。情境是“情”和“境”的统一,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教材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情景和氛围,以形象为主体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理解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忽视了问题情境的创设,认为只要把解题方法传授给学生就行了,何必弄的这么复杂呢。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7的课

3、上,有的老师因为教学内容较多,为了节省时间完成教学计划,省略了探索有理数加减法法则的教学过程,直接告诉学生算法,便让他们做练习,学生在学算法时,对算法进行了机械的记忆,感觉好像都懂了,会用了,但一节课下来,从课堂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算法易遗忘,做题速度要么慢,要么错误率高,出现了符号的遗漏,绝对值加减的混淆。如:(-32)+13=-45,24-30=6等问题。教师虽然表面上好像完成了他的教学计划,但实际上教学目标根本就没有完成,不得不再上这一节课的内容。再如,在学习“有理数的

4、乘方”的课上,教师省略了折纸活动中的报纸层数问题的探究,忽视了探索乘方运算的过程性教学,只是把该节课中的乘方的定义讲的很详细,并做了大量的练习,课堂反馈总体马马虎虎,不少学生觉得这种课枯燥无味,有些学生甚至还表现对数学没有兴趣。在计算中频频出现如32=6()2记作2等错误,。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亲身经历探索乘方运算的过程的学习,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学习缺少兴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哪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这种冷

5、漠的态度就会带来疲倦。”如此看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否为学生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考。二、创设问题情境要遵循的原则7不同的数学内容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相对学生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数学情境,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悟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同一个数学内容也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但是不论创设怎样的教学

6、情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启发诱导原则在教学中贯彻启发诱导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2、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将掌握的知识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关注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3、及时反

7、馈原则教学过程是信息双向传递的过程,是在刺激反应和纠正反应中进行的。学生只有在不断的错误——理解——纠正的循环认知中,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设置疑惑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辨明正误,从而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如果创设了引人入胜的生活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使

8、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当然也有效地完成了相应的数学引入和概括。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呢?创设情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三、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