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ID:36959714

大小:1.25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4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_第1页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_第2页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是《化学1》的第四专题,也是《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通过前面3个专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非金属元素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以及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学习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探究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本专题的学,学生不但能学到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知识,还能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中所的作用,并可形成化学物质的不合理应用也会引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观点,进而使学生树科学地应用化学物质促进社会持续发发展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掌握

2、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应用,使学生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全面,更系统。在本单元安排“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了解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更强调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网络。这部分内容可以作为硫和硫的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二、教学目标1、巩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2、以二氧化硫为例,发现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3、构建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4、渗透和体会化学来源与生活,化学服务与生活的思想。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同价态含硫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的整理归纳是本节课的重点,而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3、但是要应用这个知识来分析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的转化却有一定难度,所以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分析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的转化是本节的难点。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探索式教学,包括实验促学、构建导学、迁移博学。五、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硫物质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学科知识相联系,同时很好的复习了以前所学的知识。自然界中的含硫物质很多,那么这些含硫物质之间能不能相互转化?接下来二氧化硫为例,探讨含硫化合物之间的转化。2、二氧化硫化学性质回顾:通过播放二氧化硫综合实验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实验视频---“学会观察”,并用化学方程式来解释实验现象

4、---“学会表达”。发现二氧化硫与亚硫酸、亚硫酸钠、硫酸、硫酸钠、硫之间的关系。3、归纳含硫物质相互转化规律---“学会发现”。如果从化合价的角度来考虑,物质什么时候具有氧化性,什么时候具有还原性?以此来引起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回顾,并为不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转化这一规律做铺垫。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相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4、构建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通过对整个规律进行整理与归纳完善知识结构。5、知识迁移与应用(1)、学会迁移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晋·葛洪·《抱朴子·金丹篇》通过构建硫及其

5、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学会迁移,认识S、H2S的性质(2)、学会应用《神农本草经》记载,硫酸钠具有清火消肿,泻热通便,软坚润燥等药效。某地盛产硫磺,若以此制备硫酸钠,请你设计尽可能多的生产路线。(3)、学会思考演示实验:火柴头上的物质一般是KClO3、MnO2等氧化剂和易燃物硫,当火柴燃烧时会产生一定量的SO26、小结:我引导学生从“认识常见的含硫物质——二氧化硫的性质——转化规律——构建知识网络——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归纳本节课内容,使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不仅使知识系统化,也让学生对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有个更深的了解。利用多媒体展示入右:7、练习:学会学习绘制一张

6、有自己特色的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网络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