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33594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8
《课题研究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的研究策略———XX小学数学科组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反思是普遍存在的。什么叫反思呢?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它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和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收集和探究的行为”。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是指学生对数学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问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慎重的批判性回顾、分析和检查。反思,简单的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就是对原有学习经历的回顾、重新思考。 由于学生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大多数在思考复杂问题时
2、却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由于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缺乏,加之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导致不少学生认为数学难学,如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数学学习也许就成为充满挑战、充满乐趣的求知体验。 目前,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不够理想。原因之一,小学生的反思行为大多数处于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还不会反思、或者不善于反思。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反思?反思什么?怎么反思?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些发生的错误,只要学生稍微反思一下就能发现,并能独立的加以改正。比如,抄错题目中的数
3、据、得出了不符实际的答案(小明的身高138分米;平均每行栽2.8棵树苗)等等。原因之二,我们教师自己还没有意识到反思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水平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去培养学生自觉反思的习惯。 教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是我们数学老师迫在眉睫的一大任务。使我们的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并应用知识于实践。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实践探索:一、在课堂教学中——反思培养 在数学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多创设起疑情境,让学生有反思的机会。创设起疑情景的实质在于揭示
4、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产生内驱,激活思维,自觉去探索问题,解答疑难,实现由“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在数学教学中,引起反思的起疑情境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场景引入法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多媒体、编制故事等手段来展示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亲临问题的焦点,面对思维的挑战,寻求解决的方法。 2、矛盾揭示法 利用学生已有认知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设计起疑情景,甚至可以通过有益出错与设置疏漏,形成学生思维上的正误冲突,从而引发解决问题的内心意向,最终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维来解决矛盾。 3、出其
5、不意法 创设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和谐新问题或讲学生原有认知运用与陌生情境中,使学生在惊异之中进入思维状态,从而产生对新知识的期待和渴求。 4、似是而非法 提出一些似是而非或模棱两可的问题,让学生在捉摸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二、课堂的结束时——反思自问。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教学一结束,教师立即打开课本布置作业,让学生埋头于习题中。教师来回于学生中间,对“接受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在这里,学生完全没有了反思的机会。 其实,教师要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1、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知识?(整理内化,构建知识体系)2、我知道了多少?(
6、对照检查,确定补习方向)3、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质疑提高,培养创新精神)……然后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集体商讨解决。这种课堂空间的安排必然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的整理和内化,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作用。在课末这样的反思,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敢想,更敢说。 三、在作业完成时——反思自查。 现在的学生作业做完了就往组长那儿一扔,便去做自己的事情。把作业交给老师去评,错了,返回订正,再送老师批改……有的学生甚至要在这样的循环中来回数次。 这种重复,不仅不能使学生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反而
7、产生一种厌烦情绪。学生在这样的往复中,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另外,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自己麻烦的同时,也给老师增加了负担。老师辛苦一些倒也没什么。只是这样一来,滋长了一些学生不负责任的坏习惯。实践中,我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不要急于上交。而是要给自己提这样的三个层次的问题:1、我今天的作业和昨天相比怎么样,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浅层次的反思)2、我认真检查了吗?我都做对了吗?(中层次的实践反思)3、当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问自己: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决办法?(深层次的质疑反思)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水平基础,循序渐进的进行培养训练。
8、在批改作业过程中,为了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