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20824
大小:290.31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5-10
《2010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⑴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⑵千里马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不以千里称也。(韩愈《杂说(四)》⑶莫笑农家腊酒浑,。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参考答案]⑴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⑵而伯乐不常有骈死于槽枥之间⑶丰年留客足鸡豚雨雪曲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
2、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译诗]雨雪曲江总雨雪纷飞隔绝开边塞的地域,从军戍边直越过遥远的陇西。围绕战阵可看见狐狸的踪迹,依傍着山脉战马的蹄印迤逦。苍天严寒军旗色彩变得暗淡,大地阴暗鼙鼓声音分外压抑。漫漫无边的愁绪随云层涌起,苍茫离家路上一派错综凄迷。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这首诗描写了西部边塞寒冬雨雪交加、荒凉凄寒的恶劣环境。(总说)寒冷阴郁、野兽出没、偏远荒凉、军容不振、情绪压抑。(分说)“别路”一语双关,既指戍卒远离家乡前去戍边的路,也指回望家乡歧
3、路又歧、错综难辨的路。厌战+思乡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关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的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备考答案]这样写把自然环境、军旅环境(社会环境)和戍边战士的心境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天气严寒阴沉,战旗的色彩显得暗淡,鼙鼓的声音也特别低沉——而这些又正是戍卒孤苦凄迷心境的写照。(内容)以眼
4、前景写眼前情,触觉、色觉、听觉都直入心底,真切动人。(语言修辞)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往辽远艰苦的边塞之地,迷茫无助、思乡难归的感情。(情感)照应标题及前文中的“雨雪”,并与下文“漫漫愁云”及“苍苍别路迷”构成呼应。(结构)我们反对高考备考中的“题海战术”,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备考方式“以考代练”,将考试和备考混为一谈,盲目地以为单凭简单的大量做模拟题目就能“熟中生巧”,提高考试成绩。考试和备考有关联,但也有重要区别。考试是迸发能量,展示能力,以获取优秀成绩为唯一目的;备考是积蓄能量,强化意识,为获取优秀成绩作充分准备
5、。认识这种区别,对于语文学科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既非能力,更非知识,而是意识——对高考语文试题规律和答题思维规律的认识。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在于平时的日积月累。语文备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固有的语文能力得到最大比率的展示。正因为此,认识并强化试题规律的认识,最大可能地接近思维“自觉意识”就成为备考的关键环节。题海战术不能实现这种突破,因为对题海的盲目迷信,使教师和学生往往以“参考答案”为终极目标。其实,“参考答案”只是阅卷评分时的一种“参考”。有些“参考答案”并不正确,很多有严重缺陷。对
6、“参考答案”的盲从,不但无助于形成、强化学生的“自觉意识”,反而会干扰、模糊学生的“自觉意识”。很多“参考答案”在阅卷中都要做校正、补充,甚至被推翻。为改变以“参考答案”为终极目标的语文备考惯用方式,这里引入了“备考答案”的概念。“参考答案”,只是阅卷评分的参考,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可以理解,可以修正,在阅卷中也可以接受;但是不能照搬到备考中来。“备考答案”要力求准确、规范、严谨、精彩,尽善尽美。为强化备考的“自觉意识”,“备考答案”也可以做必要的变形和延伸。有的同学问,“备考答案”到哪里去找?所谓“备考答案”,其实就
7、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和笔下。“备考答案”不能等待别人恩赐,靠的是我们自己的思考和提高。备考中,可以将自己作出的“备考答案”与“评分答案”对照,取长补短,反复琢磨。这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正如我们永远追求真理,但永远不能穷尽真理。有的语文教师说:“我是参考答案的坚决捍卫者”。是啊,作为教师,他们手里有模拟试题的“参考答案”,但是,在6月7日的高考考场上,我们的学生手里并没有“参考答案”,他们只有努力答得更好,最大可能地接近或者超越参考答案,靠的是备考的努力培养;更何况,这种努力还是重要的语段写作练习,更是综合语
8、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老师不应该是模拟试题和参考答案的奴隶,应该是真理的坚决捍卫者吧?“备考答案”承担的任务,不仅只是某一道题目的得分;它所瞩目的是学生备考过程中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学生语文素养和做人素养的综合提高。这是一种将语文应试能力纳入素质教育轨道,摆脱应试教育桎梏的尝试。我坚信,在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人不愿或不能给出恰切“参考答案”的状况下,这是每一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