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20524
大小:7.36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5-10
《《西南财大刘灿》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以培养经济管理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推进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西南财经大学刘灿 一、对新形势、新起点、新任务的几点认识 1、面对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全球化、学科创新和产业创新,大学的使命是:主动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积极引领社会经济发展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我们的使命是: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2、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两个新的认识:认识大学教育的价值认识大众化背景下的通识教育一个新的树立:树立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教育的理念,把它们内化在专业教育体系之中。 3、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要树立教学-学术观,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学术活动,像尊崇学术那样尊崇教学、遵从教学规律;学术发展是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教师发展的基础。 4、积极而理性的应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国际化不能单方面的向“西方标准”靠拢;要努力用我们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丰富世界先进大学的内涵。在“国际化”面前保持一份冷静。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不能全面西化(这里指财经教育),不能放弃中国大学的使命。 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1、学校数、专业点数和人才培养规模不断增长,满足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在规模发展的同时,分类分层和内涵发展不够,各校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清晰。经济管理学类(从2001年开始,各种统计文献将管理学类单列)在校生人数从1999年的614028人增加到2005年的3638120人(含管理学),在短短7年时间内,财经类在校生人数增加到原来的6倍左右。2006年及以后,高等财经教育在发展规模基本保持稳定。 2000~2003年高等学校分类别数(单位:所)时间合计综合大学理工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言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1041832394461002211568261429121842001年122591231426962101565281429123862002年1396112224406992031562301530125482003年155212122337697188166433152912711 2000~2003年高等学校分类别统计 经济学类在校学生数量变动情况(1979-2005) 经济学类学生占全部在校生的百分比(1979-2005) 2、财经类专业点迅速增长;拓宽了专业口径、调整了专业结构方向,对于迅速满足经济发展对多层次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存在着重专业外延发展,轻专业内涵建设的倾向;学校尚未形成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专业管理机制。 经济学、工商管理类专业点数目情况年份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72008专业点数127613221469168920902486286650715377 经济学类专业分布情况:17种专业(目录外13个),专业点1733个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点数20101经济学35020102国际经济与贸易71020103财政学9920104金融学341020105W国民经济管理8020106W贸易经济21020107W保险88020109W金融工程39020110W税务34020111W信用管理10020112W网络经济学2020113W体育经济学5020114W投资学19020115W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2020116S海洋经济学1020117S国际文化贸易3020120S经济与金融1小计1733 工商管理类专业分布情况:17种专业(目录外11个),专业点3644个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点数110201工商管理553110202市场营销679110203会计学524110204财务管理419110205人力资源管理351110206旅游管理435110207W商品学4110208W审计学41110209W电子商务327110210W物流管理256110211W国际商务26110212S物业管理9110213S特许经营管理3110214S连锁经营管理1110215S资产评估10110217S商务策划管理3110218S酒店管理3合计3644 2005年、2006年、2007财经院校新增专业分学科统计 3、传统的专业教育思想、模式还在影响着我们的人才培养及教学过程,大众化背景下的“通识教育+宽口径的专业教育”的理念还没有被广泛接受;与社会需要不适应、与经济管理实践脱节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还没有根本转变。 4、教学(学生学业)管理缺乏灵活性和选择性,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自由和多样性人才的发展,难以支撑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新一轮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整体设计 培养一大批站在时代前列、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基础理论功底宽厚,专业知识丰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创新人才和应用人才,是时代赋予中国高等财经教育的神圣使命。 1、合理定位,科学发展,办出特色建造特色是世界高校通行的发展战略,建设一批具有行业背景的有特色的财经院校将成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现有高等财经院校中不少学校过去由行业部门举办、服务行业发展、具有行业特色,这些学校随着学校隶属关系的变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我们重新明确自身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使命,即合理定位,科学发展,办出特色。 2009年全国高等财经院校统计全国高等财经高校(不含独立院校和高职高专)46所其中:“211工程”建设的学校5所(10.9%)有博士、硕士授予权的学校14所(30.4%)有硕士授予权的学校36所(78.3%)以大学命名的学校20所(43.5%)一般财经院校26所(56.5%) 高等财经教育:分层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1)不同类型学校应承担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应主要培养经济学、管理学的学术研究型和理论创新的基础人才;专业型大学(包括部分211学校)和一般地方院校应主要培养应用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现有财经院校基本上属于专业型大学或多科性专业型大学,应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国家“211”重点建设财经大学应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管理及相关学科上的优势,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以发挥在高等财经教育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2)形成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的学校,在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上也应合理分层:本科层次着重培养一大批应用型人才和一部分理论创新的基础人才,要掌握基本经济管理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突出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硕士层次着重培养应用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要熟练掌握基础理论,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现实问题,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博士生层次主要培养学术研究高级人才,要具有厚实的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要致力于出原创性成果和和解决国家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经济、金融领域:金融服务外包、国际服务贸易、金融理财、保险精算和风险管理,。。。工商企业管理:金融服务管理、金融智能与信息管理、国际化管理会计、国际化注册会计师,。。。法律领域:商贸、金融、税务法律人才,涉外法律人才。。。(3)适应社会需要,加强经济、管理重点领域和紧缺人才培养 2、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充分利用学科基础和学科优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经济学和管理学大类下自主设置专业和灵活设定专业方向,或设置“经济与金融”、“经济与管理”这样的跨专业或跨学科的宽口径专业。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创新的需要,形成学科专业调整和发展的新机制。(强调专业发展能力、动态性、社会需要和就业导向) 核心:就业质量!就业流向就业率收入专业相关度工作能力就业状况SWUFE&MCOS“大学生就业与能力培养研究(年度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大学生就业与能力培养研究”校方人才培养企业人才需求就业状况CHEFS--中国高等教育追踪评估系统 大学生能力结构及评价指标职场文化与价值观学生价值观指标就业流向指标职业行业雇主类型就业地域基本能力职业能力基本能力指标35项基本工作能力职业环境指标工作任务职业技能知识结构任职资格…… 求职招生大学教育更好的生源更高的就业质量 3、全方位引入新的培养机制,开辟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专门通道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方式,探索经济与管理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的专门路径,全方位引入新的培养机制,在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上积累新的经验。 三、西南财经大学新一轮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按照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的理念重点解决好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的问题。(1)优化课程设置和学分、学时结构,减少课堂教学时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2)设置人类与自然、哲学与历史、文化与艺术、科技与社会等四个系列的通识核心课程,使其与专业教育有机衔接;(3)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各专业设置和打造6-7门共同的学科基础专业课程,如《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4)在专业课程中建设一批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的实验课程、最新实务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西南财大2009级本科专业课程模块与学分设置通识教育课程(74学分)大学科基础课(30学分)专业主修课(56学分)自由选修课程(12学分)通识教育基础课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总学分172+4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方向模块)实践教学环节1学分:16学时 经济学专业核心知识课程(44学分)1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62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中级宏观经济)93计量经济学34统计学35财政学36货币金融学37国际经济学38管理学39会计学310《资本论》选读311经济思想史312中国经济改革(专题)2 2、改革学生学业修读方式,拓宽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1)在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中继续推进分类分层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业发展需要按类型、按模块选修;(2)鼓励各专业灵活设置和跨专业设置专业方向,经济管理类专业方向课向全校其它相关专业学生开放,让学生选修;(3)从2009学年起,学期设置改为“18+18+4”模式,设暑期学校,开设通识教育、科研训练(或专业能力综合训练)、跨文化交流、跨学科知识、专业拓展、职场文化等六大模块课程供学生修读;(4)在一年级通识教育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转专业、光华复合型创新人才班、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法律+英语和金融+数学等双学位、经济学本硕博长学制等多种选择机会。 3、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根据专业知识结构和社会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构建高水平财经大学的、基于知识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本科教学新模式。(1)课堂教学“卓越计划”;(2)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法学院课堂教学整体改革项目;(3)全面推动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的建设;着重建设《金融建模与软件实现》、《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与仿真实验》、《企业经营与财务决策》等一批综合性实验课程;(4)在经济、工商管理、法律、信息等专业的主干课中推出课程标准的国际化—双语课程(按国际标准)—全英文课程(按国际标准)的递进建设计划。 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4、三大体系打造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创业教育体系科研训练体系1、实验课程2、开放型、综合性实验项目3、学生创新实验计划4、校园科技创新活动5、专业能力综合训练6、社会实践7、实习、实训1、专业经典文献导读2、学生科研项目3、学生科研讨论会4、学科知识大赛1、创业课程2、创业实验(仿真)项目3、校内全真创业项目4、创业大赛5、创业服务支持 学生科研训练 5、探索经济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建设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探索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模式,使这些人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和行业精英。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实验区)经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验区(光华创新实验班)经济与管理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本、硕、博)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的新一轮改革:1、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审视新的改革,把重点投向更加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综合改革上来。2、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搞好顶层设计,在继承(已有的改革成果)和创新中推进。3、应制定能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教学改革积极性的重大政策和措施。 谢谢大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