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82252
大小:275.26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5-10
《《机电一体化技术一》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袁中凡主编李彬彬陈爽副主编冼进审邮箱:china_54@tom.com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一章概论知识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关键共性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概况美国《技术评论》认为,有十种新兴技术在不远的将来会产生巨大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可注入组织工程;纳米太阳能电池;机电一体化技术;分子成像;纳米印刷刻蚀;软件保证;糖原组学;量子密码术。1.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1.1.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构成及定义“机电一体化”一词(Mecharonics)在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日本。它取英语Mechanics(机
2、械学)的前半部和Electronics(电子学)的后半部分拼成一个新词,即机械电子学或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相互交叉、融合的产物机械技术(机械学机构学)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微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由机械本体(机构)、信息处理与控制部分(计算机)、能源部分(动力源)、检测部分(传感器)、执行元件部分(如电动机)等五个子系统组成能源部分信息处理与控制信息输入驱动部分执行元件机械本体检测部分典型闭环控制系统1.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要素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功能的机械与微
3、电子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功能(目的功能)。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要求系统能对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即工业三大要素)进行某一处理,输出所需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因此,系统必须具有以下三大“目的功能”:变换(加工、处理)功能、传递(移动、输送)功能和储存(保持、积累、记录)功能。不管那类系统(或产品),其系统内部必须具备如所示的五种内部功能,即主动能、动力功能、检测功能、控制功能、构造功能。CNC机床内部功能构成实例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五大要素及其对应的五大功能机电一体化系统内部与外部接口机电一体化系统(
4、产品)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1.1.3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一部分机电一体化系统以能量转换为主,输入能量(或物质)和信息,输出不同能量(或物质)的系统(或产品),称为动力机,其中输出机械能的为原动机。也有机电一体化系统以信息处理为主,输入信息量,输出各种信息的系统,称为信息机。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繁多,目前还在不断扩展,但仍可以按产品的功能划分为以下几类。(1)数控机械类(2)电子设备类(3)机电结台类(4)电液伺服类(5)信息控制类1.2机电一体化的共性关键技术1.2.1机械设计技术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电一体化产品中
5、的主功能和构造功能,往往是以机械技术为主实现的。特别是关键部件,如导轨、滚珠丝杠、轴承、传动部件等的材料、精度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性能、控制精度等多方向的要求。1.2.2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的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及格出技术,它们大都是依靠计算机来进行的,因此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是密切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的交换、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等,实现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1.2.3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就是通过控制器使被控
6、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自动控制技术范围很广,包括自动控制理论、控制系统设计、系统仿真、现场调试、可靠运行等从理论到实践的整个过程。由于被控对象种类繁多,所以控制技术的内容极其丰富,包括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示教再现、检索等控制技术。1.2.4传感与检测技术检测传感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它将所测得的各种参量如位移、位置、速度、加速度、力、温度、酸度和其他形式的信号等转换为统一规格的电信号输入到信息处理系统中,并由此产生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以决定执行机构的运动形式和动作幅度。传感
7、器检测的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机电一体化的性能。1.2.5执行与驱动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执行元件及其驱动装置。执行元件分为电动、气动、液压等多种类型,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多采用电动式执行元件.驱动装胃要是指各种电动机的驱动电源电路,目前多采用电力电子器件及集成化的功能电路构成。1.2.6机电一体化总体设计技术系统总体技术是一种从整体目标出发,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力法,将系统总体分解成相互有机联系的若干功能单元,并以功能单元为子系统继续分解,直至找到可实现的技术方案,然后再把功能和技术方案组合成方案指进行分析、评
8、价和优选的综合应用技术。1.3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况1.3.1国内外机电一体化发展状况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也可称其为“萌芽阶段”。70年代至80年代为第二阶段。称其为“蓬勃发展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为第三阶段,称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