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白沙的主静修持方法看道家思想的影响

从陈白沙的主静修持方法看道家思想的影响

ID:36857150

大小:498.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6

从陈白沙的主静修持方法看道家思想的影响_第1页
从陈白沙的主静修持方法看道家思想的影响_第2页
从陈白沙的主静修持方法看道家思想的影响_第3页
从陈白沙的主静修持方法看道家思想的影响_第4页
从陈白沙的主静修持方法看道家思想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陈白沙的主静修持方法看道家思想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7卷第1期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7No.12005年2月JournalofWuyi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Feb.2005庆祝五邑大学建校20周年特约稿从陈白沙的主静修持方法看道家思想的影响张运华(五邑大学五邑文化与华侨研究室,广东江门529020)摘要:“主静说”是陈白沙为学的宗旨。在白沙看来,人的内省与自我观照的功夫都是从守静开始的。白沙围绕着主静说,提出了不求书册、洗心去欲、虚心无累、忘我不争的修持之法,这些方法中洋溢着浓厚的道家气息,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关键词:陈白沙;主静;道家中图分类号:B248.99文献标识

2、码:A文章编号:1009-1513(2005)01-0026-05《四库全书》总目在叙说明代思想家陈白沙学的学术转变过程可以看出,白沙的修学经历了宗朱术思想时称:“史称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从师、读书穷理,到反省自悟、“发明本心”的过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颇近于禅,程。在此过程中,白沙摸索到了一种“作圣之功”至今毁誉参半。”黄宗羲在总结白沙之学时也说:的自得心法,即“静坐”。因此,白沙主张“为学“先生之学,以虚为基本,以静为门户。;[1](P19)由此须从静中坐养出端倪,方有商量处”[2](P133)。白沙对·可见,静坐或者说主静是白沙为学的得力处和宗“作圣之功

3、”产生的这种焕然自信的悟解,使其进旨,也是其学问的特色和人道的门径,处于其学说人了一种心之本体呈露的直观的体悟境界,体现了体系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将白沙思想置于当时儒明显的道家色彩。释道交融互摄的文化背景下,那么白沙主静说所受主静作为白沙为学的宗旨,是白沙以自己的行道家思想的影响就清晰可见。为修养加以求证的,他没有刻意在理论上著述,更白沙的主静说,是在对自然、本真的精神境界没有为宣传自己的观点而四处游说、纵横论辩。他的苦苦索求中而悟解的。他在《复赵提学金宪》书的理论主张不是通过论辩或抽象的说理使人接受,中,对自己的思想发展过程进行了一番梳理。27而是通过自身的修养、通过对日常生

4、活的认识和行岁时,白沙师从当时大儒、崇尚朱子学的吴与弼,为实践让别人信服。所以白沙说:“有学于仆者,发愤读“古圣贤垂训之书”,但收获甚微(“未知入辄教之静坐,盖以吾所经历确有实效者告之,非务处,’),于是半年后返回故里,闭门读书(“杜门不为高虚以误人也。ff[2](P145)出’,),但几年后仍是感觉未有所得(“如是者亦累作为一种认知的途径和方法,白沙的“主静”年,而卒未得焉”。在这种情形下,白沙决定改弦说不同于朱熹的“道问学”和陆九渊的“尊德性”。更辙,“舍彼之繁,求吾之约,惟在静坐”。通过这朱熹的“道问学”强调通过泛观博览以及对外物的番静坐工夫,反求内省,他终于有所领悟,“

5、然后考察,启发内心潜在的“道体之细”,先获得知识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常若有物”,一切都变得随而后进到道德修养;陆九渊则不同,其“尊德性”心所欲,顺理成章,“如马之御衔勒也”,“如水之主张通过存心养性,先发明人之本心,使“涓涓之有源委也”。于是白沙确信自己找到了“作圣”的流,汇成江河”,达到“极乎道体之大”的目的。门径,“作圣之功,其在兹乎!”从此以后,凡是求尊德性是本,道问学是末,道问学必须服从于尊德学于他者,白沙辄首先教以“静坐”。从白沙自叙性,必须重视道德修养而轻读书求知识。陈白沙的收稿日期2004-09-20作者简介张运华(1964-),湖南安乡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中

6、国思想史、文化史研究。万方数据第7卷第1期张运华:从陈白沙的主静修持方法看道家思想的影响27“静坐”在形式上与陆九渊“先发明人之本心”的有时而可废”,“诗、文章、末习、著述等路头,一路径有些相似,但陆九渊的心性修养有一种“贬低齐塞断,一齐扫去,毋令半点芥蒂于我胸中。夫然读书学习、轻视知识及经典的倾向”[3](P2o1),而陈白后善端可养,静可能也”[2](P975)。沙却并不忽视“体认物理”和“稽诸圣训”,也就白沙提出人静不求书册的主张,就是要消除书是经典的学习和外物的研究。而且从学术转变的经册已有的观念对人造成的影响,不让已有的认识遮历来看,白沙在“静坐”之前,已经历了一段格

7、物蔽善端的涵养,并以这种虚静之心遍观万物,以实与读书的过程,这又与朱熹的“道问学”相吻合,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自得之乐”境界。而即由知识到道德。这样一来,白沙的“静坐”也从且,从学的角度看,白沙认为“观书博识”之学“道问学”人手,从泛观博览积累知识,到增进德“只可知物”,“无由见道”,而且知物越多,离道越性,又从德性修养再回复到读书格物,体认物理,远,这显然有着道家影响的痕迹。老子曾说“为学即“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IL记·中庸》)。由此日益,为道日损”[4],人们要认识宇宙变化的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