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防治原则和治则

中医学-防治原则和治则

ID:36846201

大小:867.5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5-10

中医学-防治原则和治则_第1页
中医学-防治原则和治则_第2页
中医学-防治原则和治则_第3页
中医学-防治原则和治则_第4页
中医学-防治原则和治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防治原则和治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卫气营血辨证返回目录卫气营血辨证定义:以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类不同病理阶段的理论,说明病位深浅、病情轻重和传变规律的辨证方法。(辨证方法之一。用于温病辨证,清代叶天士所创。即以外感温病由浅入深或由轻而重的病理过程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各有其相应的证候特点。)卫分证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是温热病邪侵犯肺与皮毛所表现的证候。因肺能敷布卫气达于周身体表,外与皮毛相合,主一身之表,且肺位最高,与口鼻相通,因而卫分证候属表,病位浅。[证候]发热,微恶风寒,舌尖边

2、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常伴有头痛,咳嗽,口微渴,无汗或有少许汗,咽喉肿痛。[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一、卫分证[病理]邪郁卫表,肺失宣降;正气抗邪,邪正相争。返回目录返回本节气分证是温热病邪由表入里,阳热亢盛的里热证候。多由卫分证转化而来,病位较深。[病理]邪正剧争,里热蒸津,热炽津伤。[证候]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喜冷饮、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辨证要点]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二、气分证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营分证为温热病邪内陷营阴的深重阶段,

3、病位多在心与心包络。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为特点。[病理]营热阴伤,扰神窜络。[证候]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苔黄、脉细数。[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三、营分证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血分证为邪热深入血分而引起耗血动血的证候,是卫气营血病变的最后阶段,也是温热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病理]动血耗血,瘀热内阻。[证候]身热、躁扰不安,神昏谵语,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脉数。[辨证要点]斑疹,急性多部位、多窍道出血,舌质

4、深绛。四、血分证返回目录返回本节卫分证的治疗原则是宣肺解表。如风热犯卫宜辛凉解表,暑湿犯卫宜清暑化湿,湿热犯卫宜清热化湿,燥热犯卫宜清热润燥,风寒犯卫宜辛温解表。气分证据邪在肺、胃、大肠之不同,其治法也相应有别,但总不离清泄气热这一原则。若病邪继续深入到营分、血分,则病位较深,病情较重,因其不仅邪气亢盛,正气也多受损,有营血耗伤,津液不足的病理特点。但营分尚比血分轻浅,治以清营泄热,冀其透热转出气分而解;血分则最为深重,若救治不力,往往危及生命。血分证实证宜以凉血散血为治则,若热盛动风,当予凉肝

5、熄风;虚证则津枯液竭,虚风内动宜滋阴熄风。第四节六经辨证返回目录一、太阳病证(一)太阳中风太阳中风证是指风邪袭表,卫气不固所表现出的证候。[证候]发热,恶风,汗出,头痛,苔薄白,脉浮缓。(二)太阳伤寒太阳伤寒证是指寒邪袭表,卫阳被郁所表现出的证候。[证候]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二、阳明病证阳明经证是指邪客阳明,邪热弥漫全身所表现出的证候。[证候]面赤心烦,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舌苔黄燥,脉洪大。(一)阳明经证返回目录返回本节阴明腑证是指邪热传

6、入阳明之腑,热邪与肠中糟粕相结,致使腑气通降不利所表现出的证候。[证候]身热,日晡潮热,汗出连绵,大便秘结,腹满硬痛,拒按,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舌苔黄燥或焦黄起芒刺,脉沉实有力。(二)阳明腑证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二、阳明病证少阳病是病邪已离太阳之表,尚未进入阳明之里的阶段,病邪客于半表半里之间。足少阳经属胆,胆居六腑之首,与肝脏相表里,其主半表半里。因其为介于表里之间的证候,故中医临床中称“半表半里证”。[证候]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脉弦。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三、

7、少阳病证四、太阴病证太阴病证为脾阳虚、寒湿内盛的里虚寒证。[证候]腹满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发,喜温喜按,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迟缓。形成有两个因素:一为阳经传变而来,多由三阳病失治、误治,以致里虚,而邪传太阴;一为素体脾胃虚弱,寒邪直中于太阴,引起虚寒下利及脾阳虚等证候。返回目录返回本节五、少阴病证(一)少阴寒化证少阴寒化证是指病邪从阴化寒,阴盛阳衰所表现出的证候。[证候]畏寒蜷卧,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微。(二)少阴热化证少阴热化证是指病邪从阳化热,阴虚而阳亢所表现出的证候。

8、[证候]心烦不寐,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返回目录返回本节六、厥阴病证(一)寒热错杂证寒热错杂证乃由正邪交争,阴阳失调,形成上热下寒、胃热肠寒的证候。[证候]口渴饮水不止,气上冲心,胸中热痛,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四肢厥冷,下利呕吐。(二)厥热胜复证厥热胜复证为厥阴病发展过程中阴阳消长的外在表现。[证候]四肢厥冷与全身发热交替而作。返回目录返回本节薛霁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目录第一节防治原则第二节治法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