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31564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6
《浅议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议初中文言文的教学 ——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习兴趣 大悟县城关中学 宁莉【论文摘要】传统的中学文言文教学,侧重于教师主动的“讲”,学生被动听或记,整堂课沉闷乏味。当今以至未来,知识大爆炸,信息瞬息万变,科技迅猛发展,学生仅靠老师教会的知识如何适应?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那种被动灌输的做法,从培养兴趣入手,变学生“学会”为“会学”。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本人认为可按“预习生成——诵读感悟——激活课堂——拓展延伸”这样的思路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论文关键词】文言文 预习生成 诵读 激活
2、 拓展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在“讲”字上下功夫,教师讲,学生听或记。在文言文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一般采用“串讲法”,即教师逐字逐词细解释之后再疏通句子,逐句意思弄懂之后,再概括段意,把各段意思概括起来,讲通之后再概括主题思想,再讲解写作技巧。在讲授知识时,教师不厌其详,不厌其细。传统的这套方法使我们想到鸟类育雏的方法,鸟类将觅来之食含在喙里送进幼鸟嘴里,那种亲情和负责的态度实在令人感动。但是,我们用课改的精神,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从学生未来的发展来审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时,不难发现,这种方法施教的结果是“学会”。而当今以至未来,知识大爆炸,信息瞬息万变,科技迅猛发展,学生仅
3、靠老师教会的知识如何适应?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那种被动灌输的做法,变学生“学会”为“会学”。那么怎么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会学”呢?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按“预习生成——诵读感悟——激活课堂——拓展延伸”的思路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一、预习生成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但学生面对一篇生疏的文言文往往会因自己看不懂而懒得去预习思考,久而久之也就产生了依赖老师讲解的惰性心理。这种被动学习的方法显然要不得。“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方式”,“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
4、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弦更张,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为发展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学生课前预习工作的缺乏,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导向性的预习题目,让他们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然后在这种内动力的驱动下,主动去研读课文。例如在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1)读课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等关键语句。(2)用原文(标在课文上)回答下列问题:a.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哪三点建议?b第六段为何要自叙本志?这实际上是提前给学生发放预习学案。这样,学生亲自投
5、入阅读实践,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确保他们的主体地位。现在我班学生每学一篇文言文,他们必先对照注释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遇到不解的字词或问题,便做上记号,听讲解时也就更加专注了。然后,在课堂上师生、生生通过积极地合作讨论,畅所欲言,解决各自在阅读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由此获得了学文言文的乐趣,找到合作的快乐,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如此成效是“满堂灌”的陈旧教法无法比拟的。二、诵读感悟读通文言文,是《大纲》的基本要求。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主要表现在语感上,而诵读是加深文言文理解,培养学生语感
6、素质、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硬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了诵读的重要,而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一定要避免亦步亦趋的传统的文言文串讲法,而是很有必要重视起诵读的重要性来。指导学生诵读并形成习惯,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文言文虽然已经失去“活”的语言环境,但它自身却有很强的可读性。通过反复诵读,字、词、句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学生的头脑,许多语句烂熟于心后,对语言才会有极度的敏感,对文章的领悟才能逐步加深,文章内容与主旨就随之可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这
7、样,学生既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文化素养。当然,诵读的形式有多种,我常采用六遍进行:1、教师范读一遍,让学生勾画出重要的字词的读音和节奏,何谓重要呢?就是学生不会的,哪怕是“学生”二字,只要是不会的就是重要的,不同的学生重要的内容不同。2、自己默读一遍。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学生自读,还有不会的,借助书下面的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音障碍。 3、抽个别学生读,让一学生读时,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对这个学生的读进行评价,评价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即要指出好的,又要指出学生的不足,这同时可以对学生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