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ID:36830833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6

浅谈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库尔勒市五小……李娟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体会。一、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动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儿童在小学阶段,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他们对外部事物以图像把握为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

2、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亲身体验,使他们通过操作形成表象,直接感知和体验事物,从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可以紧紧抓住“看”、“折”、“做”、“画”这四个环节,让学生亲手操作:“看”,就是让学生观察实物,感知实物。一方面,让学生自带一个实物进课堂,比如牙膏盒、药盒等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盒子;另一方面,教师利用教具实物让学生具体感知。“折”,就是让每个学生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先用笔写出“上”、“下”、“

3、前”、“后”、“左”、“右”等六字,表明六个面,接着让学生拿出剪刀沿着棱剪开,再展开,看一看展开后的图形。然后再折一折,将展开前后的六个面的位置比较一下,教师再利用教具展开图让学生辨一辨六个方位。这样,可以使学生把展开后每一个面与展开前这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做”,就是让学生做长方体。可以利用教科书后的长方体平面展开图,让学生独立做一个长方体,在做的过程中,加深对长方体的进一步认识。还可以对所做的形体做一定的要求,如:要求底面是正方形,也就是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的比较特殊的长方体。“画”,是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长方体放在

4、桌子上,看一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由于大纲已不再要求学生画立体图形,所以只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通常把长方体上看不见的面的棱画成虚线。教师经常在黑板上用画图来解题,或让学生看图,潜移默化,学生独立解题时往往也会利用画图来思考问题。通过以上教学活动,一个完整的长方体就展现在面前,再让学生想一想,总结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等一系列特征,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子里。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看”、“折”、“做”、“画”过程中获得知识,印象深,记得牢。所以,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根据学生的认

5、知特点,通过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接触实物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二、  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在科学发现中是最受器重的因素,儿童时期的思维特别具有发散的特征。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分,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环节。教师要能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思维贯通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提高思维的独创性,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独立思考的机会,使他们从生活和客观事实出发作出预测或假设,推断和概括,进行逻辑思考,并鼓励学生扩散式的思考。因此,教师在教

6、学中要多组织一些一题多解或多路思考的活动,看谁想的办法多就给予肯定。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可以把“自主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来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由于前面已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利用“割补”、“旋转”和“拼合”可以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根据转化前后两个图形的关系,推导出所学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学生利用手中的梯形(事先准备的纸制图形),采用多种方法,自己动手去剪、去拼。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能想出多种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维中,想出不同于书上、新颖的、富

7、有创造性的推导方法,从而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在。培养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有步骤地组织。对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渗透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甚至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中去。我们一定要注意实践活动不能脱离教学而变成单一的、机械的、无目的性的操作,否则,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其厌烦,降低学生的兴趣而得不偿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