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26543
大小:1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6
《教学设计2为中华之崛起刘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作者姓名:刘畅教学内容:纵观本课在教学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中年级段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本单元主题是“成长的故事”,承载着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任务。作为第七单元的首篇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一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的记叙文,就需要借助文本,训练对词句的理解,对人物内心的挖掘,感受布局谋篇的巧妙,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教学目标:1.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2、2.通过多种方式的有感情朗读,深入理解重点语句。3.能借助资料,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能借助资料,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难点: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学情分析:本年段学生掌握一般理解句子的方法,有一定朗读基础。第一课时已初步了解了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生平资料,但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背景离
3、学生比较久远,学生缺乏了解,需要教师补充资料,辅助学生理解文本。设计理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是通过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是引发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成新的经验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中围绕中心句,层层递进展开教学,使学生对内容及情感的认识形成新的意义的建构,从而落实《课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回忆,重温事
4、件(3分钟)师生交流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了课文、学习字词、了解了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资料、概括了课文讲述的三件具体的事情。)【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既是对第一课时知识的反馈,同时也创设宽松的氛围,引领学生从整体入手学文,理清事件线索,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二、研读文本,感悟内心(28分钟)(一)初读中心句,体验为国情怀1.读课题为什么以此命题?2.周恩来是在何种情况下说的?找到文中相应语句。3.周恩来与同学的对比,朗读体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国“为明理而读书”“为做官而读书。”“为挣钱而读书。”“为吃
5、饭而读书”……为己师引读,学生接读,齐读。初步感受周恩来为国情怀。【设计意图】由课题入手,运用对比读的方式,初步感知中心句,体会同学们与周恩来的差异。(二)品读中心句,理解立志初衷1.在什么情况下他再一次说这句话?(师追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呢?预设:感受到中华不振联系全文,自读解惑:从哪感受到的?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寻找答案。2、结合重点词句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的。3、有感情地读一读。【设计意图】围绕中心句,提出疑问,使学生纵观全文寻找答案,在此基础
6、上,教师给与自学提示,帮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1:结合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出示资料:“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预设:伯父让他不能去租界地中华不振)出示资料:教师简介《时局图》这幅图上的“虎”代表英国,“熊”代表俄国,“肠”代表德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该图显示出19世纪末,各国列强虎势耽耽,试图瓜分中国的空前危机。交流2: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借地。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7、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的、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这是的中华。预设:预设:(列强瓜分、倍受欺侮)的中华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旁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借地里,谁又干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交流
8、3:教师点拨:语言训练洋人应该,却;妇女的亲人巡警应该,却;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围观的中国人应该,却。再读:“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过渡:从租借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此时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预设:(中国人什么时候能挺起腰板,不再受欺侮?)(一定要能把他们赶出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