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关注理性精神和思辨能力

思辨性阅读:关注理性精神和思辨能力

ID:36825845

大小:3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6

思辨性阅读:关注理性精神和思辨能力_第1页
思辨性阅读:关注理性精神和思辨能力_第2页
思辨性阅读:关注理性精神和思辨能力_第3页
思辨性阅读:关注理性精神和思辨能力_第4页
思辨性阅读:关注理性精神和思辨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思辨性阅读:关注理性精神和思辨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思辨性阅读”:关注理性精神和思辨能力   余党绪:高中阶段,人的思维方式正在走向理性、逻辑与思辨,是理性精神和思辨能力养成的关键阶段。这是培养理性精神和思辨能力的黄金时间。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想,思维方式也是一条起跑线吧?吴慧雯:余老师似乎特别重视“思维方式”,您在谈话中经常提到“思维方式”这个词儿。余党绪:是的。思维方式是个中观层面的东西。过于宏观的东西容易空洞,过于微观的东西容易琐碎。这是我们教育的通病。比如我们的德育,太宏观,太高大全,又缺乏可靠的抓手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效果就不太好。但如果走到另一个极端,

2、太微观,琐碎到像孔乙己一样,“回”字有四种写法,一定会陷入无聊。思维方式,恰好避免了这些毛病,它上与价值观相联系,下与知识相联系,可操作,可训练,可检测。其实,一个人的价值观,最终也是落脚在他的思维方式;学知识,大多也忘记了,但它会转化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就像学数学,有几个人还记得高中数学的那些公式?但我们辛辛苦苦的做的那些数学题,并没有白做,它已经转化为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现在的家长们担心孩子落后,往往着眼于记忆力和理解力。其实,记忆和理解又是为了什么?说到底,是为了养成稳定的思维方式。知识可能被忘记,理解可能被修正,但思维方式

3、却是相对稳定的。我的“思辨性阅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与思辨能力。我关注的是思维方式的培养与形成,而非知识的掌握和某个观点的灌输。吴慧雯:余老师,您如何看待理性精神与想象力的关系?我看到您在很多文章中谈论二者的关系。余党绪:近些年,关于中国学生缺乏想象力的议论很多。很多人将想象力与创造力联系在一起,认为想象力的匮乏不仅制约了国人的创造力,而且将影响中华民族的未来。吴慧雯:网上有一篇文章,叫做《中国孩子想象力为何世界倒数第一》。文章将“影响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归咎于中国人想象力的匮乏。余党绪:我们

4、的孩子缺乏想象力,这个判断大体上是客观和真实的。看一看每年的中考高考作文,那些作文千篇一律,万人一腔,显然缺乏想象力。但为什么缺乏想象力呢?说科技落后是因为缺乏想象力,我认为是隔靴搔痒,没有说到点子上。有人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考的是想象力,激发他想象的,就是那只伟大的苹果。且不说这只是个传说。退一步讲,即便那只苹果真的砸中了牛顿的头,我们能将“万有引力”的发现归功于这只苹果“砸”出的想象力吗?如果牛顿没有寻求真理的热情,如果牛顿缺乏良好的科学素养,如果牛顿没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再多的苹果砸在他头上,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吧?要

5、培养出中国的牛顿,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做。过分强调想象力,会给人这样一个错觉:似乎有了想象力,牛顿就横空出世了。这样的误导反而会妨害我们去做一些更为基础性也更有价值的工作,比如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怀疑精神,等等。想象力之于科学,犹如灵感之于艺术。灵感很重要,但你要培养人的灵感,却无从下手。培养一个艺术家,肯定不是从培养灵感开始的。在我看来,培养人的独立精神和批判精神,远比想象力的培养迫切。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每个正常的儿童都充满了各种想象。我们要做的,是保护、鼓励和引导儿童的这种天赋。与此相反,理性精神则只能通过教育才能拥有。吴慧雯

6、:余老师,那么,什么是理性精神?余党绪:对于概念,我们不能将它搞得很神秘。将概念搞得很神秘,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通病。理性,直白的讲,就是不盲从,不盲信,不人云亦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只唯是,追求真理,追求真相。坦率地说,我们更缺的是理性精神。有外国学者称中国社会是“格言社会”,因为很多人将名人名言当做人生指南,却不去思考一下,这些格言是否合乎生活的实际,是否合乎自己的实际。你让学生写篇“细节决定成败”的作文,学生洋洋洒洒,将细节的决定性作用讲得头头是道;你再让他写“大局决定成败”,他同样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让你相信大局确实重要

7、。到底是细节决定成败,还是大局决定成败?鲜有人去追问,去质疑。这就是缺乏独立思维和理性思辨。吴慧雯:余老师,语文学科在理性精神的培养上有什么作为?余党绪:首先是阅读应该多元化,应该开放。满汉全席也好,五谷杂粮也罢,都要吃一点。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质疑,比较,求证,形成自己的观点。多年来,我一直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不同的文本。比如教材有一篇《科学是美丽的》的文章,我就找了篇《科学并不美丽》的文章。不能让某一个观点左右我们的学生,这样形成的观点可能是偏颇的。我的“万字时文”系列、杂文系列和名著系列,在选文和解读中,都有这样的思考。 吴慧雯:

8、余老师,是不是还有个事前筛选的事情?毕竟孩子小,缺乏独立的判断力,容易模仿,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余党绪:当然,这是教师的责任。但总体原则是多元和开放,尤其是高中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力和判断力,应该信任他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