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09993
大小:47.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1-26
《先秦入学的理性思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秦入学的理性思辨先秦是儒学的原创时期,儒学在先秦时期形成的不是一个封闭的思想体系,而是一个开放性的思想体系。孔子奠定了儒学的开放性特征,在战国百家争鸣的文化条件下,儒学在与其他学派的争鸣辩驳中不断吸取别家的优长,弥补自身的不足,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理论空间,出现了《易传》、思孟学派和荀子之学三个理论高峰,最终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为之后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日后获得两千年的独尊地位在理论上创造了条件。孔子开创了儒学,为儒学开辟了伦理学和政治哲学两大主要的思想领域。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学说,为人类的
2、道德生活确立了基本的原则;建立了以“礼”为核心的社会政治学说,为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确立了基本的规范。孔子虽然为儒学开辟了思想领域,却未曾为儒学划定疆域,他留给后继者的是一个开放性的、可以不断扩展和创新的思想体系。他的伦理思想以“仁爱”为基本诉求,凡是有利于拓展和论证“仁爱”的思想理论都可以容纳进来。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以规范、秩序与和谐为基本诉求,凡是对此有利的观念和手段都可以成为“礼治”的辅助和补充。一、从郭店简到《中庸》、《孟子》——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建立...孔子继承了上古文化注重人伦和政治的传统,他的学说偏重于思考人
3、伦道德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形而上的哲学问题兴趣不大,因而在他的思想中,对天人关系、宇宙论、本体论、辩证法等哲学问题的思考基本上是阙如的。虽然说,对人伦与政治问题的思考并不排斥对哲学问题的思考,但如果沿着孔子的致思方向,应该可以开出性善论和仁政思想,却显然是开不出哲学思辨和形上思维的。然而在战国时期出现的儒家著作《中庸》和《孟子》中,却有着丰富的道德形上学的内容,对于儒家学说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开拓和变化,对后世儒学的发展意义重大。这一开拓和变化,恐怕不能从孔子学说的自然发展来找到其理论源头,一个比较
4、合理的解释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说是从其他学派那里接受了形上的哲学思维,建立了自己的道德形上学,从而拓展了儒学的思考范围,提升了儒学的理论水平。如果我们再做进一步的思考,这种形上思维最有可能是受到了道家的影响,因为以“道”论为核心的哲学论域是道家的一大特色,战国时期的各家学说中惟有道家擅长形上思维,道家学说在战国时期起到了哲学启蒙的作用,各家各派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道家的哲学思维。不同的是,儒家不像道家那样关心纯粹的形上哲学思辨,他们将道家的形上思辨运用于思考道德修养问题,从而建立了自己的道德形上学。孔子认为,人应该过一种道德
5、的生活,他为人类的道德生活确立了基本的原则——仁,并阐明仁的基本内容就是爱人。但是,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只是回答了人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至于道德生活何以可能等更深一层的问题,则需要超出社会伦理的范围,在形而上的哲学层面来解决。这是孔子留给后继者的一个重大课题。...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一系列道德观念,这只是指出了人需要道德生活以及道德生活的内容,而没有追问人为何需要道德生活的问题。显然,道德是维系人类社会关系的基本要素,但这只是一种外在的需要,人的道德需要还来自内在的即精神生活的需要,这种内在的精神需要只有放在人心或人性之上才
6、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因而,儒家的道德观念需要向内在的心性论的方向深化和拓展。从现有材料看,孔子之后,郭店楚墓儒家简最早进行了从心性论上谈论道德问题的尝试。《性自命出》曰:“凡人虽有性,心亡奠志,待物而后作,待悦而后行,待习而后奠。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性自命出,命白天降。”又曰:“好恶,性也;所好所恶,物也。”在这里,竹简把性归结为“喜怒哀悲之气”和“好恶”,即情绪、情感等生命现象和精神活动,这是继承了古已有之的“生之谓性”的传统理解,如此之“性”只是一种自然情感或“自然人性”,尚不具备道德涵义。①...
7、与此相应的是,所谓“性自命出,命自天降”,也只是说此“性”乃是“天”赋予的,是天生如此的,“天”在此并无道德的意味。不过,《性自命出》第一次把“性”和“天”联系起来思考,对儒家心性论的开展却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后儒家把天视为义理之天并作为人的道德属性的终极来源探索出了一条道路。值得注意的是,《性自命出》中也有把“性”与善恶、“仁”等道德观念结合起来的思考,如“善不;所善所不善,势也”,“仁,性之方也,性或生之”,“爱类七,惟性爱为近仁”等,这些表述把“仁”看成是“性”或由“性”所生,并涉及到“性”之内容的善恶问题,已非前面所
8、说的“自然情感”或“自然人性”所能涵盖,而是进入到“道德情感”和“道德人性”的层面。这些论述对儒家心性论也非常重要,循此路向似可发展出孟子的“善端”说。从这些复杂的情况可以看出,竹简《性自命出》在谈论人性与道德问题时,观点还比较模糊和多元,包含着日后向多个方向发展的思想倾向。郭店竹简的出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