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线下成果-教学设计-交换律-东昌孙红蕾

小学数学-线下成果-教学设计-交换律-东昌孙红蕾

ID:36823050

大小:3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6

小学数学-线下成果-教学设计-交换律-东昌孙红蕾_第1页
小学数学-线下成果-教学设计-交换律-东昌孙红蕾_第2页
小学数学-线下成果-教学设计-交换律-东昌孙红蕾_第3页
小学数学-线下成果-教学设计-交换律-东昌孙红蕾_第4页
小学数学-线下成果-教学设计-交换律-东昌孙红蕾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线下成果-教学设计-交换律-东昌孙红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交换律》教学设计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教师进修学校孙红蕾【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29页的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交换律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一种必要的理论依据,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思维素质,交换律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交换律的例子,这些具体经验是学生学习本内容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对交换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交换律,并能够在发现运算律的过程中,

2、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想验证等过程使学生经历探索交换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交换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7【教学重点】:运用猜想验证的思考方法,使学生从大量算式中得出交换律的结论。【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算式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趣导入1.教师讲“朝三暮四”的故事

3、)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课件播放动画) (战国时代……故事略)2.能根据这个故事列出一个等式吗?(3+4=4+3)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一)发现问题尝试猜想1.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3+4=4+3。师: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板书)2.师:其他同学呢?老师的发现和他很相似,但略有不同。7(教师随即出示:交换3和4的位置和不变)比较我们俩给出的结论,你想说些什么?的确,仅凭一个特例就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样的结论,似乎草率了点。但我们不妨把这一结论当作一个猜想(教师随即将生给出的

4、结论中的“。”改为“?”)。既然是猜想,那么我们还得——验证。(二)大胆猜想科学验证1.验证猜想,需要怎样的例子?怎么验证呢?是不是可以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生:比如再列一些加法算式,然后交换加数的位置,看看和是不是跟原来一样。2.师:那你们觉得需要举多少个这样的例子呢?举无数个例子是不可能的,那得举到什么时候才好?如果每次验证都需要这样的话,那我们永远都别想得到结论!(三)小组合作验证猜想1.师:我们每人都来举三、四个例子,全班合起来那就多了。同时大家也留心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交换加数位置和发生变化”的情况,如果有及时告诉大家行吗?2.好,接下来请小组

5、之间进行合作,尝试验证我们的猜想。3.在作业纸上尝试举例,并讨论结果。(四)全班交流得出结论1.7师:正式交流前,老师想给大家展示同学们在刚才举例过程中出现的两种不同的情况。(教师展示如下两种情况:1.先写出12+23和23+12,计算后,再在两个算式之间添上“=”。2.不计算,直接从左往右依次写下“12+23=23+12”。)比较两种举例的情况,想说些什么?我觉得举例的目的就是为了看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到底等不等,但这位同学只是照样子写了一个等式而已,至于两边是不是相等,他想都没想。这样举例是不对的,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2.师:哪些同学是这样举例的

6、,能举手示意一下吗?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吗?为了验证猜想,举例可不能乱举。这样,再给你们几位一次补救的机会,迅速看看你们写出的算式,左右两边是不是真的相等。3.接下来我们全班交流,看看你们举了哪些例子,又有怎样的发现?4.生分别汇报算式,验证结论正确。5.师:同学们举的例子有不同,有的是全是一位数加一位数,有的则有一位数加一位数、二位数加两位数、三位数加三位数。比较而言,你更欣赏谁?生:我也更喜欢第二位同学的,她举的例子更全面。我觉得,举例就应该这样,要考虑到方方面面。6.师:如果这样的话,那你们觉得下面这位同学的举例,又给了你哪些新的启迪?教师出示作业

7、纸:0+8=8+0,6+21=21+6,1/9+4/9=4/9+1/9。7生:我们在举例时,都没考虑到0的问题,但他考虑到了。他还举到了分数的例子,让我明白了,不但交换两个整数的位置和不变,交换两个分数的位置和也不变。7.师:没错,因为我们不只是要说明“交换两个整数的位置和不变”,而是要说明,交换——任意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8.师:看来,举例验证猜想,还有不少的学问。现在,有了这么多例子,能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结论了吗?(学生均表示认同)9.有没有谁举例时发现了反面的例子,也就是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和变了?(学生摇头)这样看来,我们能验证

8、刚才的猜想吗?(教师重新将“?”改成“。”,并补充成为:“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