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22064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6
《学生为何会有不良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生为何会有不良行为?你懂吗?每个班级或多或少总有学生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比如调皮捣蛋、破坏东西、作业拖拉、上课故意不认真或随便插嘴、骂人打架,甚至敌视攻击教师等等,只要我们深入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大多数这样学生的不良行为具有以下四个目的:目的一:寻求关注被大家关注,尤其是被教师关注是班级里每个学生的愿望和需求。多数学生大都是通过积极的行为,朝着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向努力,诸如认真学习、提高成绩、遵守纪律、上课踊跃回答问题等来实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这在“优秀生”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由于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绩都比较突出,而学校和教师又都很重视这些,因此,他们时
2、常都能感受到教师的肯定表扬与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所以一般都很少会出现上述的不良行为。而另一些成绩一般,特别是很差的学生,在学校和教师所重视的这些方面一直处于“弱势”状态,很难获得教师的关注,长时间地被忽视和淡忘,使他们体会不到自己的重要性,渐渐地就产生了失落、烦躁、压抑的心理。同时,在成长过程中的年龄特征又决定了他们必然要寻找一个展现自我、释放精力的“出口”。这样一来,“不被关注”和“寻求关注”之间存在的矛盾,自然就会引发这些学生本能地采用消极的不良行为来达到被关注的目的——他们通常是班级里的“问题生”,通过制造种种“问题”来证明自己的存在。面对这种情况,教
3、师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在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多接触这些学生,但不要总在学习和成绩上钻他们的“牛角”来强求他们,而是要积极地关注和欣赏他们在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和“闪光点”,比如常和他们谈心聊天,一起组织各种活动(打球、下棋、游戏之类),让他们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当教师能喜欢他们所喜欢的,关注他们所关注的,就会使他们获得身心的满足,从而逐渐告别不良行为。不过,现实中有些教师往往看不到这些“问题生”寻求关注的心理需求,只会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想当然地对他们表面上的“错误”进行批评和教育,这看似也是在“关注”他们,但实际上却是隔靴搔痒临时抱佛脚,并没有触及“
4、问题”的实质,反而是强化了学生为“寻求关注”而产生的不良行为。所以,学生常常是没过多久又会故态重演。几次下来,教师就容易给学生贴上“屡教不改”的标签,由原来的谆谆教诲演变成苦口婆心的教训,再升级为强制性的“惩罚”,甚至是深恶痛嫉的排斥了——如此结果,必然导致师生关系僵化、对立、对抗。随着时间的推移,程度的加深,当这些学生再出现不良行为时,又多了第二个目的:目的二:争夺“权力”以争夺“权力”为目的的学生会反抗教师的各种控制。他们一般是公开表现反抗的行为,如和教师产生情绪化的争执(发脾气),偏激地反驳教师的言论,很自我地反抗教师的做法等等。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用
5、消极的间接性的攻击方式来作出反应,如偷懒(故意不做教师布置的事)、遗忘(常常故意丢三落四)、顽固(刚愎自用)。他们的这些行为主要是向教师显示,他们是不会受成人规则的限制的,也不会被教师“惩罚”的威胁吓倒的,通过上述这些方式来获得自我价值以及重要性的感觉。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和教师有“权力”之争,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平时没有得到教师正面的积极的关注,体会不到教师的“关爱”,以至师生感情逐渐淡化,甚至破裂,成了对立对抗的关系。有这个目的的学生经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诱使教师与他们进行“权力”斗争,以此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教师在控制他们时的无能为力,从而获取心理上的那种“我
6、也是重要的”满足感。例如,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经常未经允许就转身和别的学生讲话,当教师提醒他“上课时要遵守纪律,没有老师的同意不准随便这样”,并要求他身子朝前坐端正时,这个学生就好象根本没听见似的,依然我行我素。这个学生和教师之间出现的“权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虽然不排除他是受到不良榜样,诸如父母、电视和社会上的某些人物的影响而形成的,但是这和教师本人经常示范性地采用权力、控制、威胁和支配作为教育学生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是不无关系的。另外,有些教师还会有意无意地默许学生使用“权力”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或在同学生的“权力”争夺中无原则地退让了
7、,这样更是强化了学生的这个目的和和用来达到这个目的的不良行为。一般来说,“权力”斗争只会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冲突逐渐升级,谁都不愿意让步,因为这意味着“输掉”斗争,而且更重要的是会失去了“尊严”(面子)和个人的自主感。结果,随着斗争的越来越激烈,教师通常就会采用威胁(你上课再随便讲话,我就拉你上教室前面“罚站”!),羞辱(你还象个学生吗,真是个不讲理的无赖,你妈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人啊!),甚至体罚(你还不听我的话,看我不打你!)等来制服学生以求结束斗争。然而,教师这样做都无益于学生不良行为的改变,反而是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使学生或破碗破摔,或自暴自弃
8、,甚至作出“鱼死网破”的反击——报复,这就是学生不良行为的第三个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