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1《藤野先生》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1.1《藤野先生》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ID:36819429

大小:1.11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5-10

语文:1.1《藤野先生》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1页
语文:1.1《藤野先生》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2页
语文:1.1《藤野先生》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3页
语文:1.1《藤野先生》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4页
语文:1.1《藤野先生》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1.1《藤野先生》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呐喊》自序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

2、花夕拾》。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bù)作者回顾: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后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运动的主将。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近一千万字。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他写的课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2、阅读课文提示及注释,了解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

3、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本文选自《朝花夕拾》,这是鲁迅的一个回忆散文集。《藤野先生》重点在于对社会人情世态的刻画,浸透着作者深切的人生感受和对中国国民精神的解析,从日本仙台生活的描绘中,表现出弱国子民在国外感受的耻辱。读准下列划线

4、字的注音。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匿名()诘责()绯红()不逊()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yìhuìjìhuìpiējīnìjiéyǎowùjiànfēixùn解释下列词语。⑴宛如:⑵绯红:⑶油光可鉴:⑷驿站:正像,好像。鲜红。这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原意是镜子,这里作动词。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⑸掌故:⑹不逊:⑺诘责:⑻杳无消息:⑼瞥见: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发生过的一些事情。无礼。逊,谦逊。反问并责备。从此再没有消息。杳:远

5、得不见踪影。一眼看见。二、课文,理清文章段落结构。第二部分:与藤野4--35相识相交离别第三部分:对藤野的怀念。36--38第一部分:1--3见藤野前,在东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藤野先生》,由此可见鲁迅是在怀念这位恩师,并以回忆先生为线索的,但课文第一部分似乎与藤野先生无关,能把这几个自然段去掉吗?为什么?文中还有一种情况,借助于副词,增强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试举例。“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只不过”的意思实在是标致极了。“实在”表“的确”“标致”表反语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

6、的讽刺力量,这就更强烈的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以下几句运用的修辞方法。⑴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⑵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⑶实在标致极了。反语比喻夸张、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这句话抓住了部分中国留学生外部特征是什么?揭示了他们什么心理和政治倾向?本体是盘着辫子,把学生制帽高高顶起,喻体是形成一座富士

7、山,抓住特征是:头上盘着辫子,揭示心理是“既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揭示这些人的政治倾向是:效忠满清王朝。作者用怎样的笔法写在东京见到什么?听到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作者抓特征运用比喻、反语等修辞写在东京看到了中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了中国留学生吵闹“响得震天”,“污浊”,“油光可鉴”,表露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为下文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是作者离开东京到仙台也藤野先生交往的缘由。二、在东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修辞:比喻、反语、夸张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爱国“大概是物以希为

8、贵罢。”——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国民的辛酸。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在仙台:环境艰苦,悠然处之与“留学生”对比“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