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藤野先生》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鲁迅藤野先生鲁迅[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学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难点]1、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2、语言的感情色彩和副词的准确运用。第一教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检查预习作业比一比,做一做*注音*樱()花绯()红倘()颇()冷芋梗()汤杳()解()剖 畸()形诘()责瞥()见 荟()*根据拼音写汉字*wǎn()如guǒ()脚nì()名不()xùn枪bì()yù()
2、所二、1、由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2、阅读课文提示及注释,了解文章写作年代及背景。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 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902年四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相》诗中
3、发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课文,回答问题文中出现了几个主要地名?藤野先生的原名是什么?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别人是怎么说藤野先生的?对藤野先生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描写,都用了那些手法?“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几件?在仙台“我”还遇到了什么事?三、(东京、仙台)(藤野严九郎)(“很
4、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穿衣服太模糊,忘了带领结;冬天穿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被别人疑心为扒手)(动作、语言、外貌描写)(四件。为“我”添改讲义;为“我”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验;向“我”了解有关中国女人裹脚的事。)(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下列各题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见藤野前,在东京第二部分:(4—35)与藤野第三部分:(36—38)对藤野的怀念相识相处离别刻画藤野先生,突出他的品质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目睹印象——耳闻亲见——学者形象藤野严九郎四、
5、治学严谨生活俭朴记叙了“我”与藤野先生的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添改讲义——正直热诚纠正解剖图——治学严谨关心实习——没有民族偏见了解裹脚——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求实精神[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对表现作者的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片段、内容加以分析理解。2、体会本文语言具有感情色彩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步骤]本文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想一想那些地方表现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第二教时一、二、在东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不学无术思想腐朽修辞:比喻、反语所感厌恶至极不屑与之为伍
6、爱国去仙台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去仙台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爱国学生复述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弃医从文的原因看电影事件——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爱国离开仙台,怀念先生直抒怀念之情热情赞颂高度评价怀念付诸行动藏讲义挂照片写文章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爱国主题思想以上几个问题都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与课文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
7、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三、本文的语言耐人咀嚼,很富有感情色彩,试举例说明。“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课程,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对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表示钦佩。“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深切地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文中还有一种情况,借助于副词,增强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试举例。“东京无非是这样。”“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