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卫生学检验培训 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查法

中国药典卫生学检验培训 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查法

ID:36811055

大小:1.39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5-10

中国药典卫生学检验培训 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查法_第1页
中国药典卫生学检验培训 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查法_第2页
中国药典卫生学检验培训 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查法_第3页
中国药典卫生学检验培训 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查法_第4页
中国药典卫生学检验培训 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查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药典卫生学检验培训 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查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 检查法别小琳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所2010年4月1主要内容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增修订内容简介二、培养基适用性实验的实施与操作三、白色念珠菌的检查四、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试验五、微生物限度检查面临的问题(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增修订内容简介3中国药典20 10年版框架(卫)中国药典2010年版框架(卫)无菌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灭菌法抑菌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4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修订2010

2、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XIIIC(一部)附录XIJ(二部)引入培养基适用性实验增加白色念珠菌检查法贴膏剂检查方法的改进限度标准表示方法改变5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修订1、附录107页,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供试品检查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应证明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无影响)无毒性。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查法中细菌及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5~37℃)。检验结果以1g、1ml、10g、10ml、10cm2为单位报告,特殊品种可以最小包装单位报告。6201

3、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修订2、附录107页,检验量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中药)膜剂为(50)100cm2;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以酌减。要求检查沙门菌的供试品,其检验量应增加20g或20ml(其中10g或10ml用于阳性对照试验)。7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修订3、附录107页,膜剂供试品取供试品(50)100cm2,剪碎,加(50ml或)100ml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必要时可增加稀释液),浸泡,振摇,作为1∶10(或1∶20)的供试液。8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修订4、附录108页,

4、新增:贴膏剂供试品取规定量供试品,去掉贴剂的保护层,放置在无菌玻璃或塑料片上,粘贴面朝上。用适宜的无菌多孔材料(如无菌纱布)覆盖贴剂的粘贴面以避免贴剂粘贴在一起。然后将其置于适宜体积并含有灭活剂(如聚山梨酯80或卵磷脂)的稀释剂中,用力振荡至少30分钟,或以其他方法制备成供试液。5、附录108页,修订:离心沉淀法取一定量供试液,500转/分离心3分钟,取全部上清液混合。用于细菌检查。6、附录108页,增加: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9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修订7、附录109页,增加:表1常见干扰物的中和剂或灭活方法干扰物可选用的中和剂或灭活方法戊二醛

5、亚硫酸氢纳酚类、乙醇、吸附物稀释剂醛类稀释剂、甘氨酸、硫代硫酸盐季铵类化合物(QACs)、对羟基苯甲酸酯、卵磷脂、聚山梨醇酯汞类制剂亚硫酸氢纳、巯基乙酸盐、硫代硫酸盐双胍类化合物卵磷脂碘酒、洗必泰类聚山梨醇酯卤化物硫代硫酸盐乙二胺四乙酸(EDTA)镁或钙离子磺胺类对氨基苯甲酸ß-内酰胺类抗生素ß-内酰胺酶10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修订8、附录109页,增加:若没有适宜的方法消除供试品中的抑菌作用,那么验证试验中微生物回收的失败可看成是因供试品的抗菌活性引起的,同时表明该供试品不能被试验菌污染。然而,供试品也可能仅对试验用菌株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其他

6、菌株没有抑制作用。因此,根据供试品须符合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和菌数报告规则,在不影响检验结果判断的前提下,应采用能使微生物生长的更高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方法验证试验。若验证试验符合要求,应以该稀释级供试液作为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供试品检验。计数方法验证时,若采用上述计数方法总存在一株或多株试验菌的回收率达不到要求,那么选择回收情况最接近要求的方法和试验条件进行供试品的检测。11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修订9、附录109页,修订:供试品检查(法)(取按验证的方法制备的均匀供试液,)按计数方法的验证试验确认的程序进行供试液制备。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

7、胨缓冲液稀释成1∶10、1∶102、1∶103等稀释级。1.平皿法(采用平皿法进行菌数测定时,应取适宜的连续2~3个稀释级的供试液。)12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修订10、附录109页,修订:培养和计数除另有规定外,细菌培养(48小时)3天,逐日点计菌落数,一般以(48小时)3天的菌落数报告;霉菌、酵母菌培养(72小时)5天,逐日点计菌落数,一般以(72小时)5天的菌落数报告;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至(5~)7天进行菌落计数并报告。13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修订11、附录109页,修订:菌数报告规则细菌、酵母菌宜选取(细菌、酵母菌平均菌落

8、数在30~300之间)小于300cfu、霉菌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在30~100之间)小于100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