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68612
大小:1.18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5-10
《《刑事法律制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刑事法律制度(CriminalLaw)第一节刑法概述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人以何种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修订,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二、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公认的法治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二)适用刑法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刑法第四条)定罪上的平等量刑上的平等行
2、刑上的平等(三)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均衡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刑法第五条)犯罪行为刑事责任刑罚刑罚与犯罪性质相适应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三、刑法的效力范围(适用范围)刑法的效力范围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地域效力对人的效力(一)刑法的空间效力1、解决刑事管辖权问题的原则1、(1)属地管辖原则(属地主义)(2)属人管辖原则(属人主义)(3)保护管辖原则(保护主义)(4)普遍管辖原则(世界性原则)我国采用的刑事管辖权原则以属地管辖为主,以属人管辖、保护管辖和普遍管辖为补充的原则2、我国刑法的
3、属地管辖“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刑法第6条)领域陆地领土、内水、领海、领空领土的延伸:※我国的船舶或者航空器※我国驻外使领馆内法律有特别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民族自治地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3、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1)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外犯罪,应负刑事责任(2)中国公民在国外犯刑法规定之罪如按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3)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域外犯罪,一律适用刑法4、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5、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二)刑法的时间效力1、生效2、失效3、溯及力从旧兼从轻原
4、则第二节犯罪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一)犯罪的概念依照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二)犯罪的基本特征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法律特征)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应受惩罚性二、犯罪构成及其要件(一)犯罪客体犯罪行为所侵犯的、而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甲因抢劫杀死了乙,犯罪客体是——乙?公民的生命权?犯罪客体:犯罪行为所侵犯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犯罪对象:犯罪行为直接作用影响的具体人和物1千米电话线(对象)(犯罪对象)国有仓库或某人私有公私财物所有权盗窃公私财物
5、罪架设在外正使用电话线公共安全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架设在外的军用电话线国防利益破坏军事通信罪犯罪客体罪名二、犯罪构成及其要件(一)犯罪客体犯罪行为所侵犯的、而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客体一般客体(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同类客体(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犯的客体)直接客体(每一种具体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客体)破坏交通运输安全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犯罪对象)(直接客体)(同类客体)(一般客体)破坏交通工具(二)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成立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客观事实1、危害行为(核心)(1)作为(积极的行为,不该为而为之)(2
6、)不作为(消极的行为,该为而不为之)2、危害结果危害行为对犯罪客体所造成的实际危害或现实危险3、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行为条件后果(三)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并且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单位犯罪主体1、自然人犯罪主体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有生命的人(1)刑事责任年龄(1)刑事责任年龄A、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时期不满14周岁一律不负刑事责任B、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时期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负刑事责任C、完全负刑事责
7、任年龄时期已满16周岁,对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由政府收容教养何某,男,生于1969年2月13日,初一学生。1983年2月12日作案魏某,男,1984年6月5日出生。于1999年7月25日伙同曹某盗窃皮包两个,内有人民币一万元,两人挥霍一尽。2000年1月19日,上述盗窃行为被曹某交代。魏某被公安局拘留审查,魏某是否应负刑事责任?(2)刑事责任能力(自然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2、单位犯
8、罪主体(四)犯罪主观方面行为人对其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1、犯罪故意犯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