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61947
大小:63.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4
《某高校在校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某高校在校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摘要】为了解宁夏大学在校学生艾滋病、性病的近期干预效果,为本地区高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对选修《性健康教育》课的1502名在校大学生教育前后的有关艾滋病、性病的知识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评价。结果,教育后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从干预前的32.1%~91.2%提高到83.4%~99.9%,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多媒体教育、性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报刊杂志是他们获得性知识的最佳途径。表明在高校学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知
2、识教育普遍受欢迎,且切实可行,效果较好。【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国传播与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性病、艾滋病流行的今天,健康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将性健康教育与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结合起来,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笔者与宁夏大学相关部门合作对宁夏大学1502名在校学生性健康教育前、后的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了调查,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1对象和方法6 1.1对象选择2003年9月—2007年3月年选修《性健康教育》课的大学生1502名作
3、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816名,女性686名;回族454名,汉族1048名。年龄18~22岁。 1.2方法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提供的《性教育与艾滋病预防教师手册》提纲,培训内容包括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艾滋病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对艾滋病、性病患者的态度,性卫生知识的来源及需求等方面的内容。调查员由课题组教师担任,在教室组织集体答卷。开课前老师向学生说明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干预结束后2周内使用同一问卷进行第2次调查。问卷不记名,不讨论,学生隔开就坐,答毕当场收卷,回收率
4、为100%,可供分析的问卷为99.8%。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教育前后学生艾滋病、性病知识掌握情况6 由表1可见,干预前在校大学生在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方面知晓率较高(83.1%~96.3%),而对同性恋、剃须刀、哺乳、吸毒、多个性伴侣也能传播艾滋病、性病认知率较低(53.9%~78.9%),对传染性软疣属于性病一题的答对率最低仅为32.1%,但干预后各题正确率明显提高。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除“握手不传染艾滋病”、“电话不传染性病”答对率较高外,其余各题的答对率较低(40.3%~
5、73.2%)。来自农村的学生答对率明显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P<0.05),但性别之间、民族之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各题正确率明显提高,对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从干预前的54.8%~83.2%提高到了90.4%~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宁夏大学1502名学生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教育前后知晓率比较(略) 2.2对艾滋病、性病态度的比较 教育前有58.9%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应对艾滋病、性病病人进行强制隔离,集中统一管理;有23.4%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应公开其姓名、住址,使
6、受威胁的人有知情权,以最大限度保护自己;有41.3%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应对其保密,允许过正常的社会生活;有85.6%的师范生认为艾滋病、性病患者应享受就医、工作的权利,但也有13.8%的认为其不应享有这些权利;有59.7%的同学愿意为艾滋病、性病感染者提供帮助。6 教育后仍有14.2%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应对艾滋病、性病病人进行强制隔离,集中统一管理;有88.7%的师范生认为应对其保密,允许过正常的社会生活;有96.3%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艾滋病、性病患者应享受就医、工作的权利;有76.4%的在校大学生愿意为艾滋病、性
7、病感染者提供帮助。和教育前相比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性别之间、民族之间对艾滋病、性病态度有明显差异(P<0.05)。 2.3教育前后希望获得艾滋病、性病知识的方式 见表2,在校大学生希望获得性知识的途径依次是多媒体宣传片、性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报刊杂志、专业书籍、因特网、朋友同学、父母。因此,建议多开发健康有益的多媒体教学片,以提高性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 表2宁夏大学在校大学生希望获得性知识的途径(略) 3讨论与建议 3.1对大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非常必要6教育
8、前大学生对艾滋病、性病知识了解不够全面,除了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外,对其它性病知识以及对艾滋病、性病的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尤其男生明显低于女生,这一结果与国内某些报道不同[1-2]。本次调查显示除了性知识缺乏外,还提示教育前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性病感染者的认识和态度亟待纠正。大学各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提高这一特殊人群的艾滋病、性病知识水平不仅可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