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986例临床分析

ID:36750803

大小:63.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4

手足口病986例临床分析_第1页
手足口病986例临床分析_第2页
手足口病986例临床分析_第3页
手足口病986例临床分析_第4页
手足口病986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手足口病986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手足口病98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08年5月10日至2009年5月9日986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为2~5岁,全年中发病率最高的月份为5~7月(占50.62%),有接触史为主要发病原因。结论在手足口病流行地区高发季节,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防范意识,避免密切接触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手足口病;传染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小儿发病为主。近年来,我国多个省市和地区发生了手足口病的爆发和流行[1],2008年5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

2、病管理,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研究和管理,进行网络直报[1]。从2008年5月10日至2009年5月9日我院共诊治手足口病患儿986例,为解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现将此986例临床调查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6  2008年5月10日至2009年5月9日,在我院儿科门诊手足口病专诊室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986例,均符合卫生部公布的2008年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都均采用统计报表、患儿个案调查表等方法进行详细信息登记,全部病例由防保科进行个案调查,986例中门诊治疗892例,住院94例。男564例(占57.2%)

3、,女422例(占42.7%)。2岁以下179例(占18.2%);2~5岁655例(占66.5%);5岁以上10岁以下152例(占15.3%)。  1.2结果  1.2.1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患儿中,绝大多数有接触史,共787例(占79.8%)。幼托儿童发病较散居儿童高,发病季节以5~7月发病数最多,占总发病数的50.6%,10~11月份又是一个小高峰(占21.5%)。接触史及职业分布情况详见表1,发病月份情况详见表2。  1.2.2临床表现986例患儿大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共946例(占95.9%),其中低热453例(占45.9%)、高热493例(占50.1%),1~26d后出现流涎597

4、例(占60.5%),口痛868例(占88.0%),厌食759例(占76.9%),口腔疱疹及溃疡898例(占91.1%)多在软腭、硬腭、齿龈,个别在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皮疹867例(占87.9%),膝关节周围皮疹346例(占35.1%),头痛15例(占1.5%),呕吐68例(占6.9%),腹泻324例(占32.8%)。并发症:精神萎靡、呕吐、心电图或心肌酶改变,心肌损害65例(6.6%),高热不退、头痛、呕吐、精神萎靡并发脑炎4例(占0.04%)。  表1接触史及职业分布情况(略)  表2发病月份分布情况(略)  1.2.3治疗与转归门诊患儿治疗予蒲地兰口服液、利巴韦林等抗病毒治疗。住院

5、患儿除予抗病毒治疗外,根据病情对症治疗,有心肌酶谱增高者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及果糖二磷酸钠营养心肌,并发脑炎者应用甘露醇降颅压、镇静、止惊等对症治疗。986例均治愈,大多数患儿病程5~10d,少数患儿10~15d,平均(7.1±0.3)d。未见重型肺炎、典型暴发性心肌炎、极重型脑炎及死亡病例。  2讨论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曾有关于此病流行的报道。此病于1957年新西兰首次发现,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这一诊断名称[2]。我国于1981年在上海首次发现本病,以后各省均6有报道,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最常见为柯萨奇病A1

6、6型及肠道病毒7l型。近年来,我国山东、安徽等地发生小儿手足口病大流行,或暴发流行,引起大家的积极关注[3]。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快,且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极易引起感染流行。从我院本组发病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的患儿有明显的接触史者(占79.8%)。男孩发病多于女孩。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5~7月居多(占50.6%),为全年中发病率最高的月份,10~11月份又是一个小高峰,这与手足口病春季和初秋季高发的特点相符。本组病例发病年龄以2~5岁最多,共655例(占66.5%)。幼托儿较散居儿童发病率高,可能的原因为幼托儿童相互接触密切,玩具、食物、手、毛巾等易引起交叉感染。本组病例大部

7、分(95.9%)患儿发热,热型不规则,多在皮疹出现前1~2d开始发热。部分病例伴随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咳嗽、流涕等呼吸道感染表现,绝大多数患儿有口腔疱疹(91.1%)及皮疹(87.9%)。本组病例绝大多数的患儿治疗经过顺利,病程一般5~10d,平均(7.1±0.3)d痊愈。少数伴有并发症,无患儿留有后遗症,无死亡病例。提示只要及早诊断,正确治疗,手足口病的预后是良好的。6  因手足口病大多数病例都是在门诊诊断和治疗,我院在诊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手足口病986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手足口病98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08年5月10日至2009年5月9日986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为2~5岁,全年中发病率最高的月份为5~7月(占50.62%),有接触史为主要发病原因。结论在手足口病流行地区高发季节,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防范意识,避免密切接触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手足口病;传染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小儿发病为主。近年来,我国多个省市和地区发生了手足口病的爆发和流行[1],2008年5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

2、病管理,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研究和管理,进行网络直报[1]。从2008年5月10日至2009年5月9日我院共诊治手足口病患儿986例,为解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现将此986例临床调查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6  2008年5月10日至2009年5月9日,在我院儿科门诊手足口病专诊室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986例,均符合卫生部公布的2008年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都均采用统计报表、患儿个案调查表等方法进行详细信息登记,全部病例由防保科进行个案调查,986例中门诊治疗892例,住院94例。男564例(占57.2%)

3、,女422例(占42.7%)。2岁以下179例(占18.2%);2~5岁655例(占66.5%);5岁以上10岁以下152例(占15.3%)。  1.2结果  1.2.1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患儿中,绝大多数有接触史,共787例(占79.8%)。幼托儿童发病较散居儿童高,发病季节以5~7月发病数最多,占总发病数的50.6%,10~11月份又是一个小高峰(占21.5%)。接触史及职业分布情况详见表1,发病月份情况详见表2。  1.2.2临床表现986例患儿大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共946例(占95.9%),其中低热453例(占45.9%)、高热493例(占50.1%),1~26d后出现流涎597

4、例(占60.5%),口痛868例(占88.0%),厌食759例(占76.9%),口腔疱疹及溃疡898例(占91.1%)多在软腭、硬腭、齿龈,个别在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皮疹867例(占87.9%),膝关节周围皮疹346例(占35.1%),头痛15例(占1.5%),呕吐68例(占6.9%),腹泻324例(占32.8%)。并发症:精神萎靡、呕吐、心电图或心肌酶改变,心肌损害65例(6.6%),高热不退、头痛、呕吐、精神萎靡并发脑炎4例(占0.04%)。  表1接触史及职业分布情况(略)  表2发病月份分布情况(略)  1.2.3治疗与转归门诊患儿治疗予蒲地兰口服液、利巴韦林等抗病毒治疗。住院

5、患儿除予抗病毒治疗外,根据病情对症治疗,有心肌酶谱增高者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及果糖二磷酸钠营养心肌,并发脑炎者应用甘露醇降颅压、镇静、止惊等对症治疗。986例均治愈,大多数患儿病程5~10d,少数患儿10~15d,平均(7.1±0.3)d。未见重型肺炎、典型暴发性心肌炎、极重型脑炎及死亡病例。  2讨论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曾有关于此病流行的报道。此病于1957年新西兰首次发现,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这一诊断名称[2]。我国于1981年在上海首次发现本病,以后各省均6有报道,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最常见为柯萨奇病A1

6、6型及肠道病毒7l型。近年来,我国山东、安徽等地发生小儿手足口病大流行,或暴发流行,引起大家的积极关注[3]。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快,且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极易引起感染流行。从我院本组发病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的患儿有明显的接触史者(占79.8%)。男孩发病多于女孩。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5~7月居多(占50.6%),为全年中发病率最高的月份,10~11月份又是一个小高峰,这与手足口病春季和初秋季高发的特点相符。本组病例发病年龄以2~5岁最多,共655例(占66.5%)。幼托儿较散居儿童发病率高,可能的原因为幼托儿童相互接触密切,玩具、食物、手、毛巾等易引起交叉感染。本组病例大部

7、分(95.9%)患儿发热,热型不规则,多在皮疹出现前1~2d开始发热。部分病例伴随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咳嗽、流涕等呼吸道感染表现,绝大多数患儿有口腔疱疹(91.1%)及皮疹(87.9%)。本组病例绝大多数的患儿治疗经过顺利,病程一般5~10d,平均(7.1±0.3)d痊愈。少数伴有并发症,无患儿留有后遗症,无死亡病例。提示只要及早诊断,正确治疗,手足口病的预后是良好的。6  因手足口病大多数病例都是在门诊诊断和治疗,我院在诊治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