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说的精华及其现代性》

《老子学说的精华及其现代性》

ID:36725406

大小:3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14

《老子学说的精华及其现代性》_第1页
《老子学说的精华及其现代性》_第2页
《老子学说的精华及其现代性》_第3页
《老子学说的精华及其现代性》_第4页
《老子学说的精华及其现代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学说的精华及其现代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老子学说的精华及其现代性老子学说特别是哲学思想不仅在古代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而且在当代也依然显示出其强烈的现实性。老子学说的魅力及其秘密何在?这归根到底要从老子学说自身中寻求。老子学说的隐秘就在老子学说自身之中。但是,对老子学说的精华还需要人们下大气力去挖掘并做出当代阐释。这里,笔者想着重指出和强调下述五个方面。(一)尊道道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哲学最重要的概念。道,《说文》解释说:“道,所行道也。从首走,一达谓之道。”段玉裁注:“首走,所行达也。”可见,道原意为路,引申为本原、规律、方法、原则等。老子用道来描述和表征世界的始源、根本、本质、规律和最高的统一性,人和自

2、然、人和人相统一的终极基础。在《老子》通行本中,有73次使用道的概念。其中论及本体论意义上的道: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章:“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里表述出,作为宇宙本原,道即“无”。六章:“玄牡之门,是谓天地根。”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竹简本为:“有无混成,先天地生,夺穆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这里,老子明确把道视为万事万物的根源。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

3、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像帝之先。”任继愈认为,这句表明在老子那里,“道”作为宇宙本原,高于天帝。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这里,道相当于无极,“一”是指太极,“二”是指阴阳两气,“三”是指冲和之气即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和统一。二十八章:“朴散则为器”,是说道是“大朴”,具有最原始、最朴素的本性,而万物都是道的化生、分形。鉴于“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老子提出“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贵德”。(第五十一章)后世道家以及其它诸家都对《老子》的道都有所解释和发挥。韩非子《解老篇》:“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4、。”《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老。”《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析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受无形。”有理由认为,老子的“道”论也对孔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在孔子的思想中也具有最高的地位。但通常认为孔子的最高概念是“仁”、“义”。实际上,孔子虽然形式上强调“仁”较多,但并不等于他把“仁”视为最高,相反,“道”在孔子心中才居最高地位。这里有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为何孔

5、子讲仁、义、礼等很多?事实是,在孔子时,孔子清醒地意识到,由于社会风气衰败,已不能继续直接用“道”来要求大多数人,而只能讲“仁”方可挽救。所以,《礼运》中说:“大道既隐,礼义以为纪。”为寻找补救之法,孔子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复礼”来挽回风气,其目的是要通过克己复礼来回归于道,故孔子最推崇周礼。很多人都误解了孔子的思想。实际上孔子把道置于至高的地位,这与老子是一致的。佛家的核心概念即菩提、佛性也往往被等同于“道”。佛教认大千世界的本原为菩提、佛性。菩提为梵语,在汉语中则往往被译为“道”。这反映了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所受到的道家的影响。《楞严经》中讲七常住果:一菩

6、提,二涅槃(灭度),三真如,四佛性,五清净,六空如来藏,七大圆镜智;七常住果实为一个,为证明法身之果德,从不同角度来解说。老子对道的另一个不同说法是“玄”,例如讲“有”“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例如讲“玄同”,即达到人和道相统一。魏晋玄学则将此思想发挥为玄学。玄,《黄帝内经》:“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扬雄《太玄图》:“夫玄也者,天道也,地道也,人道也,兼三道而天名之。”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无”也是老子对道的称谓。明确讲“有”、“无”这一对

7、范畴,把“无"和“有”作为一对范畴对立起来使用(张岱年的说法叫做“有无并举”)并将其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最早还是要追溯到老子的《道德经》。比如,《道德经》第二章讲到“有无相生”。另外,第四十章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从宇宙发生论的角度讲宇宙的起源、演化。但应该说也包含逻辑在先的意义。就是说,历史和逻辑两者在这里是统一的。后来墨子也讲过:“无不必待有”(《墨经.经下》)。我理解,他是强调“有”和“无”的各自相对独立性,是说“无”可以与“有”发生必然联系,但也可以与“有”不发生必然联系。没有“有”的时候,“无”也可以存在,而“无”的存在不一定非得以“有

8、”为前提。这实际上也是讲“无”在逻辑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